第A30版: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菲总统拒绝就香港人质事件道歉
朝鲜已重启宁边核反应堆
俄罗斯宣布:公民永久享受免费医疗
两名“上帝粒子”预言者
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预言获得成功,他们洞悉了上帝
两名“上帝粒子”预言者
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2年7月4日,瑞士Meyri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发现了一种新的亚原子粒子,这可能是难以捉摸的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
弗朗索瓦·恩格勒 1955年,恩格勒从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他选择留在学校继续攻读博士,1959年,得到博士学位。1964年,恩格勒擢升为正教授。1980年恩格勒参与领导理论物理组。1998年,恩格勒成为荣誉退休教授。 恩格勒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统计力学、粒子物理学、宇宙学。
彼得·希格斯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爱丁堡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他以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粒子而闻名于世。彼得·希格斯出生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纽塞,他在1960年毕业于伦敦国王学院,1980年到1996年期间曾在爱丁堡大学任教。 彼得·希格斯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1997年获得狄拉克奖章及英国物理学会理论物理杰出贡献奖、2004年获得沃尔夫物理学奖和2010年荣获樱井奖。

两名“上帝粒子”预言者

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

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它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它可以帮助解析为何其他粒子会有质量。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2012年的诺奖奖金由1000万瑞典克朗缩水至800万瑞典克朗,今年奖金的具体数量则尚未公布。

众多科学家苦苦追寻“上帝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是当代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理论所预言的一种粒子,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物理学家希格斯于1964年最先提出,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利昂·莱德曼把希格斯玻色子称为“上帝粒子”,意思是:找到它,就洞悉了上帝。

自从希格斯玻色子的概念提出以来,众多科学家一直在苦苦追寻它的踪迹。有科学家称,如果这种粒子被证明确实存在,那将是过去100年中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2012十大科学进展:“上帝粒子”居首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2年7月4日宣布,该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均发现一种新的粒子,具有和科学家们多年以来一直寻找的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数据的确定性为5西格玛,即理论物理界可以确认“发现”的水平。《科学》杂志认为,这项发现将“标准模型”拼图中的最后一块填充到位,虽然尚不清楚该发现未来将把粒子物理领域引向何处,但其对物理学界的重大影响不可否认。

《科学》杂志总编辑布鲁斯·艾伯茨在社论中表示,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既是人类智慧的胜利,也是全球数千名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数十年辛勤工作的顶峰”。 据《中国日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7535 2013-10-09 00:00:00 三 两名“上帝粒子”预言者<BR/>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KeywordPh预言获得成功,他们洞悉了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