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何进一步提升为老服务?在备受社会关注的居家养老方面我市有哪些新举措?为了让我市老年人更加幸福的安享晚年,我市下一步养老工作的重点又有哪些?面对这些问题,市民政局副局长王万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郑州晚报记者 裴蕾 通讯员 段玉田/文 市老龄办/供图 关键词: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符合大多数人的养老需求 记者:国务院近期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出台对整个养老工作有什么推动和影响? 王万民:《意见》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做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将发展服务业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意见》明确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定位、依靠力量、主要任务和最终目标,为我们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南。《意见》将涉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45项任务分解到30个部门,要求国家相关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于2013年底或2014年一季度制订出台30项具体措施,并明确了完成时限与要求。我们正加强学习,提前筹划,根据政策具体要求,及时制定贯彻意见,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 记者:现在我们提出建设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请问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有什么区别?老人更倾向于哪种养老模式? 王万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是养老的主要方式。家庭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里,或自食其力、或依靠家人照料的养老模式,是老年人养老的传统形式,老年人把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子孙绕膝作为幸福生活的象征。所谓“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由家庭成员和社会来提供相应照料和养老服务的养老方式。 居家养老相较过去传统的家庭养老而言,虽一字之差,但却有着全新的理念和内涵,它把社会化的为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和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是指由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帮助家庭成员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障、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该种养老模式适合子女无暇照料或无子女照顾,但不愿意离开原不熟悉环境的老年人。由于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养老观念,已在许多老年人心中根深蒂固,使他们对于家庭过分依赖,对其他养老方式能否给予自己更好的照顾存在疑虑。 目前,我市有90余万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占全市老年总人口的90%,其中需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孤寡、高龄、失能、失独和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达30余万人,他们急需社区办老年饭桌、送餐助浴、家庭病床、料理家务和紧急救护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推进的工作。 关键词:养老蓝图 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记者:您对养老服务发展有什么希望和展望?养老是全民关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郑州市的养老工作又有哪些打算? 王万民: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服务能力大幅增强,这规划了我国养老事业的美好蓝图。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依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郑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指导方针,落实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是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公办民营,民建公助,运用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由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推进社区托老站建设,在老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地点,利用社区自有房屋,配备就餐、健身、阅读、休息、棋牌等功能设施,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康复、娱乐等服务,同时可向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二是制定并下发社区托老站建设实施意见及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扶持社区托老站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经验收合格的,市财政给予一定的奖补。 三是探索 “银龄之家”社区托老运营新模式,把“银龄之家”关爱老年人慈善助老项目和社区托老站运营结合起来,利用社区的办公、娱乐、康复器材和生活服务设施,开展“银龄之家”慈善项目,组织社区老年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服务,充实和完善社区托老站服务内容。 四是加强老龄工作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行政许可,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推进和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奠定组织保障。 五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以郑州市12349居家养老服务呼叫网络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社会组织为支撑,以“高龄空巢、城市三无、孤老孤残、低保特困”等老年对象为重点,以“一键通”智能救助终端和民政12349为老服务公益热线为纽带,形成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和养老服务网点、养老护理员队伍及志愿者队伍建设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保障网络,满足居家养老老年人“紧急救援(实时定位)、日常照顾、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慰藉、老年维权、医疗保健”等多种服务需求,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实现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