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郑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脖子让轿车天窗紧紧“咬”住
来租房的“大老板”
让房东们不设防
出事了……
10万张1元旧钞票
15名专业点钞员
要点多长时间?
他开了一个“免费打气站”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能说话,不会自己吃饭,就连肢体行动也很困难
他开了一个“免费打气站”
父亲说:“虽是小事,但儿子对社会有了一点贡献”
在父亲的“培训”下,张东凯能够勉强用右手拿起气筒。

一个破旧的工具包、一把老式打气筒,再加上一张写着“免费使用”的简易提示牌,这个设立在电厂路铝业公司家属院2号院的“爱心服务站”已经走过了3个年头。

谁建的?为什么而建?这件事要从一位年逾八旬的善良父亲说起……

郑州晚报记者 常亮 文/图

风雨无阻,残疾儿摆了3年“爱心摊儿”

简陋的服务站设在家属院中一栋楼前。装满修车工具的皮包、气筒和提示牌一字排开,拴着铁丝悬挂在墙面上,摊主就坐在不远处的一张小凳子上。

他叫张东凯,今年42岁。由于儿时患乙型脑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不仅不会说话,就连肢体行动也非常困难。然而,当每次看到有邻居推着自行车走近自己时,他却总会站起身走到墙边慢慢抬起右手,异常吃力地将墙上的气筒取下来递过去。

“啊……咿……”取下气筒,张东凯总会张大嘴大喊几句,虽说一个字没说出来,但大家都能明白他的意思并微笑着点头向他表达谢意。

就是这件看似简简单单的小事儿,张东凯已坚持了3年多时间。

“6个月大的时候得了乙型脑炎,因为当时条件差没能及时治好,最终落下了一级残疾。到现在,他所有生活还需要俺两口照顾。”张东凯父亲名叫张英敏,今年已经81岁的他每每提起儿子,心中仍带着些许愧疚。

张英敏家的3个孩子全是男孩,张东凯年龄最小。如今,除了这个生活无法自理的儿子外,另外俩孩子全在铝厂上班。

“虽是小事,儿子却对社会有了一点贡献”

2005年,了解到家庭情况的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张东凯办理了低保。但这件事,却让张英敏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啥事也做不了,每月还拿这些补贴,心里真的不踏实。”经过一番考虑,张英敏在2007年的时候主动找到社区工作人员,帮儿子取消了这份低保金。

最后,张英敏同意了儿子吃低保的事,但他心里的那股难受劲儿却更加强烈了。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张英敏想出了一个办法。2010年的一天,他先赶到市场购买了一把气筒和一大包修车工具,然后找来一块小木板贴上白纸,工工整整地用毛笔在上面写了10个大字:“免费用,别乱动,方便大众。”

第二天,张英敏开始给儿子上起了“培训课”。“咋给别人递工具?咋把工具收回到包里?”然而,仅仅是两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对张东凯来说却显得格外困难。由于他左手不能动右手用力也很费劲儿,经过许多天引导和练习之后,最终才勉强学会了这两个基本动作。

“虽然事情很小,但他却对社会有了一点贡献。当然,除此之外,这几年我发现通过这个小摊儿,他慢慢学会了与人交流,这对他的身体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张英敏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8451 2013-10-11 00:00:00 五 他开了一个“免费打气站”KeywordPh父亲说:“虽是小事,但儿子对社会有了一点贡献”不能说话,不会自己吃饭,就连肢体行动也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