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2版:社区报管城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像哄孩子一样哄公公开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好儿媳张瑞霞
像哄孩子一样哄公公开心

10月13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今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也就是说,今年10月13日,老年人将迎来第一个法定“老年节”。“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身边就有这样孝老爱亲的平凡人物,带给我们丝丝感动。

郑州晚报记者

杨宜锦

张瑞霞,今年39岁,管城回族区南曹乡郎庄村人,高中学历。婆婆早逝,公公有病行动不便,老公常年在外工作,忙里忙外的张瑞霞既要照顾孩子、公公,又要干农活,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这个家里。

对照顾公公,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老人行动不便经常大小便失禁,但老人碍于面子,总是把脏衣服藏起来。她发现后也不声张,偷偷洗干净后再悄悄地放回去。老人有用剃刀剃光头的习惯,附近的理发店都不愿意用这种又笨又耗时的剃刀理发,她便一家家理发店问,一家家找,终于,4公里外的一家小理发店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答应帮老人剃光头,之后张瑞霞便每月骑着电动车带着老人去,从不间断。老人脾气任性,每次吃饭,不端到跟前就不吃,张瑞霞往往是先伺候老人吃完饭自己才去吃。等公公用完早饭,她把公公睡过的被褥晾晒到院子里,以便晚上老人睡时暖和。只要公公在家她什么活都放下,全部时间都放到了照顾老人身上。老人看的电视节目和家人的不一样,她就用不宽裕的积蓄买了一台电视机放到公公房里,让老人看戏,像哄孩子一样每天把老人哄得开开心心。因张瑞霞家境贫寒,无钱购买轮椅,为了公公出行方便,她就用一把普普通通的椅子,自己动手加轮子、上油漆改造,硬是给公公做了一辆轮椅,现今,这辆为公公特制的轮椅,扶手上的油漆已斑斑驳驳。

张瑞霞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子女。一对儿女从小到大,她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影响他们。

尽心尽力

照顾病重双亲

杨庆芳是陇海街道郑新里社区一名普通的工人,生活在一个极普通的家庭里,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则带着他们兄妹四人生活。家里的生活条件有限,从她懂事起,母亲因为长期劳累,缺少营养,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那时家里生活条件也不好,母亲的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以至于发展到并发症出现,同时又患上了“衰竭性心脏病”,几十年都是在生命的边缘挣扎。姐姐嫁到了外地,家里除了她,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年龄都小,也不太懂事。为了贴补家用,母亲身体稍好一点时,就出去给人家洗衣服、打扫卫生。在杨庆芳的记忆当中,母亲在医院的时候好像比家里还要多。

2009年6月母亲还是走了,母亲去世后,父亲就病倒了,医生诊断说,父亲不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患有前列腺炎,伴有轻微的老年痴呆症,刚刚歇一口气的杨庆芳又像照顾母亲一样照顾父亲。在病痛的折磨下老人经常将大小便弄到地上、床上。杨庆芳从来没有嫌弃过,依然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父亲,定时喂药,喂饭,父亲卧床很多年,她都是给老人家洗得干干净净的,从未让老人家身上出现过一个褥疮。

夏天天太热,父亲不让用电风扇,杨庆芳总是用扇子为老人家扇凉。每次都要等到他睡着后,才能去做其他事情。老人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孩子,辛苦了。”听到这话杨庆芳高兴得都想哭。她曾经告诉周围的亲人,她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所有的儿女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样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08558 2013-10-11 00:00:00 五 像哄孩子一样哄公公开心KeywordPh好儿媳张瑞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