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走进中原区外国语小学 在这里,学生是真正的主角,老师更像引领者、参与者 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课文读两遍,生词念三遍……这,是传统语文课堂的写照。 但上周,在中原区外国语小学,记者感受了一堂与众不同的语文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变身课堂的主角,老师则像参与者和引领者,每个学生都可以就课文中自己所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畅所欲言,哪里不会学哪里,哪里不懂学哪里,并穿插音乐、提问、小组讨论等多个环节。而这堂课的主讲者就是该校教导处副主任、六年级班主郑晓燕老师。在她看来,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如果把一课比喻为一部电影的话,学生是真正的“演员”,而老师更多则应充当“导演”的角色。 郑州晚报记者 吴幸歌 文/图 课堂精彩再现 “你认为哪个句子难读?” 在走进郑老师的课堂之前,脑子里涌现的一直是传统语文课堂的情景: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课文读两遍,生词念三遍……但短短十几分钟的倾听过后,记者完全摒弃了之前的看法,并感叹,“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原来是这样的。” 这节课,郑老师讲的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一上课,郑老师并没有直接开讲,而是给大家放了一段小提琴伴奏带《梁祝》,优美的音乐引出了当天的主讲内容《唯一的听众》。 在告诉大家当天的主讲内容后,郑老师依然没有开讲,而是要求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昨天预习的结果,并提出自己所认为的重点、难点、疑点。一时间,教室内哗声四起: “我觉得第47页的第三段比较难理解。” “你们帮我看看,为什么这一句我朗诵时老是断错?” …… …… 短短的讨论之后,郑老师再次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你认为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你认为哪个成语不好理解?” …… …… 让大家逐个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告诉大家为什么难、难在哪里、自己是如何理解的。对于理解有误的,郑老师逐一点评并讲解。 在解决完成语和句子的问题后,就是生字的问题了。这节课涉及的生字有四五个,但郑老师并没有全讲,而是要求同学们把最难的找出来,并依此延伸出它的象形字、如何区分、如何填空、在古代分别代表着什么等。 整节课中记者发现,郑老师完全摒弃了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的自说自讲,而更像一名参与者、引领者。带领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特别高,真正做到了哪里不会学哪里,哪里不懂学哪里,既节约了时间、发现了问题,又充分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了学习效果。 学生眼中的郑老师 “她总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幽默、风趣、可爱、简单、智慧……”说起自己喜欢的郑老师,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六一班语文课代表万艺卓一口气形容道。 在她看来,郑老师不仅是一位特别合格的语文老师,更是她们贴心的好朋友。“同学们之间有什么矛盾、朋友之间有什么困惑,我们都喜欢找郑老师说,郑老师总能以朋友的角度给我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万艺卓说,小学六年,她换过两三个语文老师,但她最喜欢的还是郑老师。“虽然郑老师有时很严格,有时因为晚交作业或没有认真预习会批评我们,但我们依然喜欢她。我们知道郑老师都是为了我们好,而且郑老师也舍不得批评我们。” 对于万艺卓的说法,坐在记者边上的杨心如频频点头。杨心如说,相对于其他老师,郑老师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经常在班里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评比,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惊喜。 “上学期我们开展了四人小组活动,只要大家共同努力,认真预习、按时交作业、努力发言、累计够一定的分数,小组就可以免写作业一次。这学期,我们又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一个小组一周按时交作业可以获得喜报一张,累计够3张喜报可以获得一张奖状。” 杨心如说,自从郑老师开展这些活动后,同学们上课、写作业、发言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之前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同学,为了小组的荣誉都按时交作业了,一些原来不爱发言的同学,上学也会勇敢的举手了。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之间也团结了很多,谁都不想因为自己而损害小组的荣誉。 郑老师的梦想 让每一个学生都快快乐乐地学习 从2004年走进中原区外国语小学,郑老师从事五六年级语文教学已有9年的时间。9年来,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积极进行各类教学方法的尝试。如,构建小组,培训组长,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分层分类地布置作业。加强课内和课外结合,让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可以将课内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通过课外阅读,扩大视野,丰富词汇,增长知识等。 9年来,她所撰写的论文先后在省、市、区的评比中获奖,自己也获得了郑州市文明教师、中原区十佳教师、中原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中原区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但对郑老师而言,这都不是她的梦想所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快快乐乐的。”采访中,郑老师认真地说。 她希望每一位学生在她的课堂上都是充实的、快乐的。她希望每一个学生每天高高兴兴地来、高高兴兴地回。上学对他们而言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一件开心的事。 与此同时,她还希望每个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成绩,而是一种能力,能倾听、会表达、能阅读、可以我手写我写等。 在郑老师看来,真正美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个性表演的舞台,一方智慧飞扬的天地,一个绽放生命光彩的地方。所以,在未来的教学中,她将用她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善意的指正,一次巧妙的引导,让可爱的孩子们在课堂上喜欢说一说、乐于做一做、高兴写一写。“学生们学得快乐了,轻松了,我们也就满足了,幸福了。”郑老师说。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