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到2015年我省将打造1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
我市成功举办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会
蚕丝被火了,被抢购一空
“片医”走街串户 常见病社区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郑州市医改经验”:
“片医”走街串户 常见病社区治
绿东社区,片医在为一名常年卧床的病人进行检查。

缓解大医院看病难,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大力发展基层卫生医疗的建设,让大部分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然而在推动这种基层卫生医疗的过程中,百姓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不信任以及人力物力的不足也成了很多地方所面临的两大难题。该如何破解?各地都在探索。像郑州市就已经做了多年的尝试。

昨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以《“片医”走街串户 常见病社区治》为题,对郑州市医改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本报今日予以编发刊出,敬请关注。

社区片医走街串巷,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发展社区医疗,最大的困难就是得到患者的信任与认可,所以需要医生主动走街入户。每两名医生护士为一组,负责三到五万居民、村民的常见病治疗,郑州人把他们称为“片医”。

2013年10月的一天,郑州市航东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马静和李小妹,穿着蓝色制服,照常到自己负责的片区走访。

他们随身携带郑州市卫生局与河南医药卫生报合办的《社区医生》报,为辖区居民免费发放。

“阿姨给你张报,你看看吧!”马静和李小妹边走边亲切地向社区居民们打招呼,同时发放报纸,“叔叔正打牌呢?那我给你放这儿了,咱的社区健康报。”

在郑州,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着。

有了片医,每个人就像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这些医生不但坐诊,而且还要登门入户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片医的手机是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终端,随时可以调阅

这个小区是马静医生负责的区域,但新来的住户显然不太愿意配合。

马静耐心解释:“阿姨,咱这社区有好多人都在那儿建档了,现在您的邻居都建了,建了这个档案就可以给您进行健康管理了。”

但是住户并不领情,“我不建,你别管了,你走吧。”

虽然住户不愿意配合,但是马静仍然苦口婆心地说,“阿姨,给你建一个档案吧,现在建了档案,咱们那个啥,都可以给你进行健康管理,每年都有免费的体检。”

可是,住户仍然不愿意配合。

马静说,这户居民态度算是好的,她负责的区域有4.8万人,她们就这样一户一户地敲门登记,用了5年的时间,已经有4.3万名居民的健康档案记录在她的手机里。

每一位片医的手机,都是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终端,马静现场向记者演示了手机上健康档案的调用情况。

在马静的手机里,每一户的健康档案登记户主的名字,“这个姚翠萍阿姨是户主,她家所有成员的健康档案都在这里面,点开就能显示每一个成员的名字,再点开名字,就能显示他们的健康档案信息。”

守护市民健康,片医说出心愿“我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社区居民对马静她们非常熟悉,从东北搬到郑州的段宏磊一家子感受最深。

段宏磊的妈妈每个月都要换一次胃管,以前他要请假带母亲去医院排队,现在不用出家门。

段宏磊告诉记者,“有两次是马静给我们打电话,说你妈该换胃管你忘了,我说我确实挺忙给忘了,这是实在话。我现在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就是所有的片医我都熟。”

在郑州,像马静这样的医护人员有3603人,他们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医生。按照他们的话说,能够得到现在住户的一些认可,真是几年来处出的感情,上门服务受了很多委屈。

很多坚持留在社区工作的医生说,基层医疗与大医院最大的不同是:除了医术,这里更需要关怀与交流。

郑州已经建立了2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在郑州居住的人都认识自己的社区医生。

马静说:“全市的每个居民包括我自己都希望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医生的服务,特别方便,为了这个希望,我想我要成为这其中的一员,随时为居民们提供服务。”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邢进 汪辉 整理 马健 配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0892 2013-10-19 00:00:00 六 “片医”走街串户 常见病社区治KeywordPh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郑州市医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