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6版:峥嵘之史海钩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毛泽东两封电文与解放一座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啥要把郑州战役放到最后打
毛泽东两封电文与解放一座城

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但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却提出:“中原局在诸战役中,要把郑州战役放在最后打,避免打下来又被敌人占领,夺取郑州的同时务必设法保住黄河大铁桥不被破坏。”毛泽东为什么会这样说,其中有什么隐情?在解放郑州65周年之际,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寻找背后的真相。 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文 白韬/图

孤城郑州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地理版图上,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战略地位尤为突出,雄踞黄河天险,扼守平汉、陇海两条铁路命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管了郑州,于1945年12月设立郑州绥靖公署,当时,全国8个地方设立有绥靖公署,郑州绥靖公署兵力15个整编师(相当于一个军),兵力强壮装备优良,是蒋介石的主力部队之一。

除了重兵驻守,遍地警察、特务,坊间曾传“有名的特务三千六,无名的特务赛牛毛”。

郑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948年的郑州和其他蒋战区一样,社会经济面临崩溃,物价横飞民不聊生,“一袋票子换不来一袋粗粮”。

时年7月《东北日报》上一则消息描述:现在城内物价飞涨,白面每斤已涨达14万元蒋币,普通市民最少要花50万元才能维持一天的生活。

战场上,自1947年7月起,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直入豫西;9月,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以“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着国民党的后方和腹心地带。

1948年上半年,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与中原野战军协同进行了洛阳﹑宛西﹑宛东﹑豫东﹑襄樊等战役,特别是豫东战役,大量歼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改变了中原和华东战局。

此时的郑州如同一座孤城,“山雨欲来风满楼”,飘摇欲坠。

确保黄河大铁桥

早在西柏坡党的七届六中全会期间,毛主席就指出:中原局在诸战役中,要把郑州战役放在最后打,避免打下来又被敌人占领,并且在夺取郑州的同时保住黄河大铁桥不被破坏。

黄河大铁桥始建于清政府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由比利时的商人承包建成,贯通了平汉铁路,是当时的亚洲第一大铁桥。桥连接南北,扼守黄河咽喉,是运送坦克等辎重武器和大批量战略物资的最佳途径。

1948年10月13日,中原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在作战预先号令中指出,国民党守军士气不高,很有可能北逃新乡,因此必须切断敌人北逃通道,确保黄河大铁桥不被破坏。

10月19日,中原军区下达了解放郑州的命令。郑州战役的作战部署是以晋冀鲁豫军区四个纵队夺取郑州,战役由陈赓、陈锡联统一指挥。

薛岗和苏家屯是敌人北逃的必经之路,在这里七十九团和敌人展开了一场恶战。靳钟,解放郑州时,任九纵二十七旅七十九团参谋长,在他关于解放郑州的回忆中提到:

“22日凌晨7时许,国民党先头两个营逃至薛岗被击退;9时许,敌人用两个团进攻再次被击退;12时敌九十九军参谋长佘辉廷亲自督战,用3个团进攻再次被击退;而后组织兵力向苏家屯进攻又被击退……”

23日,我军主力将退回邙山的敌人围歼,并消灭企图炸桥的工兵排,切断引炸火源,确保了黄河大桥安全。

郑州战役中黄河大铁桥如若被敌人炸毁,那么当时无论在财力、物力、技术力量都是不可能修复的。这将对此后的淮海战役,百万雄师过长江带来极大的难题,推迟完全打败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时间表。

守敌弃城而逃

当时的郑州城区,已秋色萧然,虽然平静的气氛也多了几分紧张,但城里的市民并未感受到硝烟的气味。

“那段时间附近的开封、洛阳都一直在打仗,也没觉得特别害怕。”王瑞堂,1948年10月正在书院街的明新中学(郑州一中的前身)读高中。

21日下午,王瑞堂出门买钢笔,发现大同路的店铺大多只是开了中间的两扇门,左右两边的门板都已关好,似乎作好了随时关门的准备。

他所不知道的是,当晚,中原野战军各路攻城部队完成了对郑州的四面包围。配合中原野战军作战的豫皖苏军区部队攻克了中牟,截断了国民党军郑州至开封之间的交通。当天夜里攻占了郑州东北郊的飞机场,缴获国民党飞机一架。

22日凌晨,战斗开始后,郑州守敌发觉我军,不敢固守,遂于22日6时,沿公路向西北方向溃退。

解放军部分兵力在郑州以北老鸦陈西面公路截击逃跑的国民党军外,主力迅速由老鸦陈东面机动至老鸦陈北面。战至23日晚,全歼邙山及黄河铁桥守敌。

至此,郑州战役大获全胜,历时3天,总计歼敌1.1万余人。解放了中原重镇郑州,控制了平汉、陇海铁路枢纽,有力地配合了华东野战军开展淮海战役。

毛泽东亲拟电稿发布“郑州解放”消息

“我中原人民解放军于今日占领郑州。守敌向北面逃窜,被我军包围于郑州以北黄河铁桥以南地区,正歼击中。郑州为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点,历来为军事重镇。蒋介石因徐州告急,被迫将驻郑兵团孙元良部三个军(按:国民党军从10月起整编师均改称为军,整编旅均改称师)东调,郑州守兵薄弱,我军一到,拼命奔逃。现郑州东面之中牟县、北面之黄河桥均被我军切断,逃敌将迅速被歼。”

1948年10月22日24时,毛泽东亲手拟定的电稿通过新华社在第一时间向全国传递出郑州解放的消息。

10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及参战的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郑州解放,歼敌万余,开封守敌,弃城东窜,开封遂告第二次光复。从此,中原三大名城——洛阳、郑州、开封均入人民解放军掌握,对于今后战局极为有利。”

3天内,毛泽东两次为攻克郑州撰写消息,修改电文,在长达3年的解放战争中并不多见,再次印证了郑州战略地位的重要。

郑州的解放,使国民党军失去了中原战略重镇。郑州解放后,开封守敌弃城而去,使豫西和豫皖苏、中原(除新乡、安阳等少数残敌据点外)和华北两大解放区连为一体,徐州、武汉之敌失去了战略上的屏障,暴露于人民解放军的锋芒之下。

尤其是安全占领黄河大桥,解除了整个战局的后顾之忧,为后来的淮海战役中运输大量物资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战争的推移,证明了毛泽东在解放郑州策略上的高瞻远瞩。那时,他已运筹帷幄考虑到要和蒋介石战略决战,筹划我野战军南渡黄河、长江,解放全中国的宏图伟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1273 2013-10-22 00:00:00 二 毛泽东两封电文与解放一座城KeywordPh为啥要把郑州战役放到最后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