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讨价还价 用手蘸水在桌上写字 敲诈勒索 三年对同一企业发36篇负面稿 网络大谣假记者格祺伟被依法批捕 记者,原本是忠于事实、仗义执言的形象。如果冒用“记者”身份,实施敲诈勒索,就更容易让人难辨真假,也让受害者难以澄清。日前,在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自称“全媒体记者”,多次在网上发布内容失实的帖文、散布虚假信息,涉嫌以舆论监督为名实施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的格祺伟等人,目前已经被湖南省衡阳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警方初步掌握其犯罪线索200多起,已初步查证36起,受害对象遍及全国10多个省市,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 敲诈勒索形成固定“套路” 据办案民警介绍,格祺伟实施敲诈勒索行为已形成了固定“套路”:在网上看到或通过爆料人得到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负面信息后,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当事方,告知他所掌握的“事实”,要求对方主动联系他,并明确告诉对方自己做过很多有影响力的“报道”,如果此事由他“报道”出去,后果会很严重。当事方迫于压力联系格祺伟后,格祺伟就会主动提出花钱摆平此事。如果当事方不理会,他便撰写帖文在网上大肆散布,再以帮助“删帖”为名索要钱财。为掩人耳目,格祺伟还经常要求当事方到指定媒体做“宣传广告”,他从中提成,获取非法所得。 此外,为增加其名气、扩大影响力,便于进一步敛财,格祺伟多次在网上发布内容严重失实帖文、散布虚假信息,造谣惑众、无端生事。如蓄意制造传播衡阳市石鼓区政府请200余名黑社会强拆民居、长沙湘雅医院出动80余名保安对死者家属围殴、湖南衡东交警打人遭千人围堵掀翻警车、祁东一中校长暴殴学生等谣言,故意煽动群众的不满情绪。 ■敲诈细节 连发36篇一个公司负面新闻 湖南衡阳警方调查显示,2010年以来,格祺伟利用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在媒体圈的人脉关系,长期以记者身份,大量搜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普通群众的所谓负面信息,打着“舆论监督”的旗号,以在网上曝光、进行负面炒作为要挟或以帮助删帖为名,大肆进行敲诈勒索犯罪活动,索取现金、贵重礼品等财物,金额动辄数万、数十万元。 湖南远见房地产开发集团总经理周江森说,因为不愿意向格祺伟“花钱免灾”,最近三年,格祺伟一共制造了36篇关于他和他公司负面消息的帖子,在互联网上传播。一些生意伙伴因此放弃跟他合作。 周江森:“在那段时间我们公司的房子一套都没有卖掉。还有很多人排队要求退房,我们焦头烂额。为什么很多企业家被逼无奈要给一些宣传费,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网络论坛有一些舆论的导向在一段时间内是没有正确的方向的。很多的网民也没有时间去探寻事实的真相。听这些大V、听他们的水军炒作。” 用手蘸水在桌上讨价还价 今年5月,时任衡阳市雁峰区地税局副局长张某某因为在初中毕业后就接班参加工作的历史,也被格祺伟抓到“把柄”,开价20万元。据张某某的岳父刘先生介绍:“要我们单独私下跟他见面,然后我代表我女婿去了。他见面的主要目的是敲诈勒索,开价20万元。不但这次要这么大的金额,而且以后每年的逢年过节,还要去拜访他、感谢他。我们没有答应他,我说我女婿有什么问题要由组织上处理。” 刘先生注意到,格祺伟很谨慎,连讨价还价,都是用手蘸水在桌子上写。刘先生:“他的手段很高明,他并不用语言来表达。他用手蘸着水在桌子上画:20啊、18啊、16啊,是这样来表述。” 我在网上发正面报道没人理我,报道负面新闻,反而立马就会与我联系。在当地的名气起来以后,有人怕我,也有一些人主动过来“讨好”我,个别企业老板多次送上现金、烟酒,个别党政干部把我当成“座上宾”,无形中让我觉得自己“能量大”、是“社会名流”。——格祺伟供述 综合新华社、央视、央广等 ■格祺伟其人 格祺伟,本名周波,1984年出生,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人,西南某大学新闻专业本科毕业。2004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多家网络媒体和报社实习或临时工作,后以自由撰稿人身份获取稿费为生活来源,自称全媒体记者、自由撰稿人,在媒体圈小有名气。2011年,格祺伟在其同伙、时任《现代消费导报》社副社长张桓瑞的授意下,顶着《现代消费导报》网站“现代消费网”新闻中心副主任的头衔非法从事“采访报道”活动,并活跃于网络,在腾讯、新浪等网站实名开设微博,通过参与炒作一系列网络敏感热点事件积聚人气,粉丝超过70万。 ■相关新闻 王功权被批准逮捕 据悉,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批准,10月20日,王功权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正式逮捕。 新快报记者陈某被刑拘 《新快报》记者陈某因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已于10月19日被长沙警方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查中。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