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原网“心通桥” 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昨日北京传来喜讯: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网媒——中原网“心通桥”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网络专栏)。这是郑州报业多年来继《郑州晚报》三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之后第四次斩获中国新闻奖最高奖项。 中原网此次获奖是郑州报业首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网络专栏一等奖,也是今年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网站专栏,不仅书写了郑州报业新的历史,也为即将庆祝十五岁生日的中原网送来一份厚礼。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获奖数量在省会城市报业集团和地市报中名列榜首。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熊堰秋 任书君 马珂 徐超 “心通桥”是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中原网精心打造的一个网络行政全媒体平台,取名于郑州市家喻户晓的地名“新通桥”的谐音,寓意为政府部门与市民之间用心沟通和连接的桥梁。该平台参照现实社会管理中的条块设置,在网上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分层次的网络社会管理平台,平台共分四级,郑州市建立网络问政总平台,并为各个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建立网络问政分平台,为各个乡(镇)办事处和各县(市)区局委建立子平台,为各个社区(行政村)建立基础平台,每个平台都开设问题反映版块,上下层之间、同一层次之间相互连接而又相对独立,利用互联网特性,畅通沟通渠道,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评优评差的自动化、日常化,将社会问题尽量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实现“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强化监督”,使互联网真正成为社会管理的工具和平台。“心通桥”的问世,为政府职能部门和老百姓构筑了一座“连心桥”。通过建立“心通桥”,郑州市实现了网络问政工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个机制的有效结合,形成了一个闭环系统,更好地解决了各类社会问题,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广大网友的极大关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心通桥”作为郑州市社会公共管理的外延平台,切实践行了群众路线,与目前郑州市正在强力推进的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有效衔接,不仅仅是群众反映问题、建议的平台,更是各级党委政府社会管理的工作平台和各个职能部门的社会服务平台。自上线以来,“心通桥”已累计受理群众诉求50000多条。“心通桥”平台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2012年2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简报以《河南省郑州市建设“心通桥”微博发布厅为民办实事》为题,向全国推广“心通桥”网络行政的先进经验。2011年12月7日《人民日报》也以《从“网络问政”到“网络行政”》对“心通桥”进行了重点报道。 “心通桥”的获奖,是中原网近年来不断创新所获得的一项硕果。成立于1998年的中原网,是河南最早的新闻网站之一。十五年来,中原网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的网络技术部,发展成为拥有近百人的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和省市重点新闻网站,网站影响力不断提升,实现了自身的跨越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同时,也获得了业界的认可。近年来,中原网先后荣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品牌大奖“中国地方门户十佳品牌”,中国出版协会和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联合评选的“2012最具发展潜力网站”荣誉称号,2013年,又以河南新闻媒体类网站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中国区域互联网商业能力综合指数20强。 同时,中原网还紧跟移动互联的步伐,着重打造中原网全媒体矩阵,推出了“云中原”手机客户端、“掌上中原”微信及中原网官方微博等移动多媒体平台。中原网官方微博影响力已经占据河南媒体类网站第一位,“掌上中原”微信升级开发出微网站后,也成为河南生活服务类第一微信平台。 此次中原网“心通桥”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中原报业传媒集团第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最高奖项。此前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报道分别是:《让孩子给你打个分吧!》获1986年度中国好新闻一等奖,在本报历史上首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关于郑州亚细亚商场、集团兴衰的调查”系列报道获1998年度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迎着炸药扑上去》获2000年度中国新闻摄影一等奖;“带着妹妹上大学”系列报道获2006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最美乡村教师李灵”系列报道获2010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据悉,中国记协将于记者节期间在京举办本届中国新闻奖颁奖报告会。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