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视觉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给两座大都市
的情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给两座大都市
的情书
中央车站(纽约)+马里波恩(伦敦)

给两座大都市

的情书

很少有城市像伦敦与纽约那般受摄影师的偏爱。摄影发明之后的100多年里,这两座城市的照片总量如大西洋的浩渺烟波,我们几乎不可能把伦敦的照片与纽约的照片混淆,这是两座截然不同的城市,它们在各自的历史铺就的轨迹上行驶,连节奏也是迥然不同的。年轻的女摄影师DaniellaZalcm an做了一次尝试。她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与背后的人文情怀有着特殊的感知。纽约是她崭露头角之地,是她心中永远的故乡;伦敦之于她或许尚属陌生,但也已情愫暗涌。在迁往伦敦之前的最后一个月,她拿着iPhone游荡于纽约街头,拍摄下的照片成为她带往伦敦的旧日时光,通过手机APP的神奇作用,与她的伦敦新生活叠加糅合,模拟双重曝光的技法,呈现出如海市蜃楼般的视觉奇景。对她而言,拍摄这两座城市的过程本身便是对乡愁的描摹、对身份认同与归属感的确认。 Daniella Zalcman 文/图

2012年11月,我从居住了7年的纽约迁往大西洋彼岸的伦敦。但我仍属于纽约,纽约过去是、将来也永远是我的故乡。

不过,在我抵达伦敦的最初日子,我便已经爱上这座城市。对我而言,寻找纽约与伦敦两座城市之间细微的差别是一个令人兴奋的过程,很多不期而遇的亲切时刻令人倍感欣慰,没过多久,伦敦之于我,便已经成为另一个家乡。所以,现在我属于两个城市,我创作这个“双重曝光”的系列作品,把原本属于两个城市的街道、建筑与天际线融为一体,最终呈现的照片中,既有纽约,也有伦敦,它们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对家乡的理解。

“纽约+伦敦”这个项目旨在透过建筑与乡愁探究空间、记忆与身份认同。布鲁克林大桥公园遇上了莱斯特广场,白厅邂逅了南布朗克斯,纽约高线公园(TheHighLine)连接了骑士桥……不消一会儿,原本或许并不和谐的混凝土建筑与市井生活开始混合为一种更具世界性的产物。而我所希望的是,不管在喧嚣还是宁静中,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一些让自己感受到家的感觉的寄托。这是一封给两个城市的情书。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3686 2013-10-28 00:00:00 一 给两座大都市<BR/>的情书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