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4版:新密播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广场里的“大明星”义务为市民唱戏7年
拄着双拐爬山的女孩我们叫她“圆梦”
新密12岁“骑侠”独自骑行45公里到郑州
新密95岁长寿老人 四世同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小广场里的“大明星”义务为市民唱戏7年

“我坚信,娘和铁梅,会善作安排,同志们他们定会设法把关系来接上。笑敌人枉费心机难得逞,后继有人我坦然向前闯……”10月25日上午,新密市溱水路中段溱园里人山人海,一曲豫剧《红灯记》引得园内市民拍手称赞。

唱戏者名张松梅,今年60岁,新密市人。每天上午8点左右,她都会准时来到溱园,为大家演唱豫剧,已达7年之久。如今,在溱园,她已是小有名气的“大明星”。许多慕名而来的市民搬着凳子,叫上同伴,前来听她的戏。

一块几十平方米大小的空地就是“舞台”,一个话筒,几个义务拉梆子的、敲鼓的、打大锣的,张松梅就开唱了。这一唱,就是7年,她从来不向前来听戏的人要钱。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人们喜欢听,我就唱。

谈起与戏结缘,张松梅告诉记者,家里兄妹5人,都是戏迷,从小耳濡目染,亦爱上了戏曲。“17岁时,跟随家门口的一位老戏子学戏。”张松梅说,“从练腔到练音,下了不少功夫。”

20岁时,村子里有演出,她已经可以登台。《朝阳沟》《白毛女》《红灯记》等脍炙人口的豫剧,她都很拿手。

豫剧分豫东、豫西、祥符、沙河四个调。张松梅擅长豫西调,豫西调声音低沉,吐字清晰,字字入耳,生旦净丑多用大本嗓,本嗓后挫下压;适合演悲观、愤慨,音乐深沉、悲壮。豫西调代表人物中,有常香玉、崔兰田、毛兰花等,张松梅的唱腔颇有常香玉之风。

位于溱水路中段的溱园,面积只有近千平方米,新密人都喜欢叫它“小广场”。7年前,张松梅初来这里唱戏时,“除了散步的,寥无几人,来听戏的也就那么几人,只要有人听我就要唱下去。”张松梅说。

后来,人逐渐多了起来。今年70岁的李德晨是张松梅最忠实的戏迷,“俺从5年前就开始来这里听她唱戏,那时候,不像现在,听戏的人这么多,人虽然少,但她还是接着唱。”

随着听戏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张松梅也有了名气。谁家办喜事了,偶尔也有邀请她去演出的。“有钱的人家就多给点儿,没钱的就少给点儿,只要人家喜欢听我唱的戏,钱多少都无所谓。”

如今,在小广场,前来唱戏的人多了起来,前来听戏的人亦多了起来,唱的喜欢唱,听的喜欢听,这里已形成了一个戏曲“小剧场”。

新密播报 刘客白 文/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4515 2013-10-31 00:00:00 四 小广场里的“大明星”义务为市民唱戏7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