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3版:中牟播报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牟“残疾五兄弟” 温暖他人幸福自己
中牟 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残疾五兄弟” 温暖他人幸福自己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称赞“五兄弟”了不起
五兄弟给残疾人发福利

厂房并不奢华,但环境优美,秩序井然;设备并不精密,但操作规范,精益求精;材料区、加工区、成品区分类设置,初具规模企业的大家风范。在这里,企业的主事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且是5位年龄在40~50岁的残疾人。他们是原中牟县白沙镇5位毫无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后有幸成为“难兄难弟”。当初靠卖菜、收啤酒瓶、收旧家电为生的他们,有了一定积蓄后,共同出资建起了厂房,从事厨卫、洁具、成品门、童车童床等家装建材产品的生产。每年“助残日”和春节,他们还给当地残疾人贫困户发福利,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们为“残疾五兄弟”。 郑州晚报记者 张辉 中牟播报 王书敏 文/图

患难兄弟 自强不息竖“创业”大旗

中牟县白沙镇的贾长玉、刘军锋、张新建、段留顺、王红杰5位残疾人,去年6月联合创建了“中牟县阳光创业服务中心”暨“中牟县残疾人扶贫基地”。这群当初靠卖菜、收啤酒瓶、收蒜、收旧家电为生的残疾人,如今走到了一起,在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成了集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创业扶贫基地。先后在中牟、郑州东区和郑州经开区建成“非常小屋”儿童套床、成人床、内装饰门套线和蒜片深加工等多个分厂,安排130多人就业,仅残疾人就占32人。其生产的儿童套床产品,因设计新颖、质量过硬,广销上海、浙江、陕西、甘肃等10多个地区,年创利近200万元。2012年5月21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亲临该企业查看,他握着五兄弟的手亲切地说:“你们个个都很了不起,是残疾人学习的榜样啊!”

身患残疾 自力更生携手打造新天地

白沙镇南寺村的刘军锋在五兄弟里排行老二,一只手残疾,视力也明显不济。他在认识其他四兄弟前,靠卖菜和收啤酒瓶为生。“其他兄弟,原来有收蒜的,收家电的,也有跑大巴的。多年后,各自手里都有了一些积蓄。我们5个认识后,就决定共同出资干点事儿。我们残疾人不想被别人瞧不起。”刘军锋性格刚毅,做事情有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倔劲儿。

“考虑到装修装饰类产品走俏,我们就选择加工门窗、洁具等家庭类产品。”老五王红杰说。前年,经过多方考察,最终选择在中牟白沙镇刘申庄村租地,因为那里距离郑州较近,交通便利。老四段留顺说,服务中心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个至少有两米深的大坑,几兄弟请人力、找设备,风餐露宿,昼夜坚守,花费了3个多月时间,填土3万余方,才把坑填平……

“这些钱都是我们5个对的,那时候钱不够,我还把我家的树砍卖了。”刘军锋说。

回报社会 为更多残疾人朋友谋福利

刘军锋说:“等我们的事业做大了,我们会把帮扶范围扩大到全县和周边地区,让更多残疾人和俺一样享受幸福快乐。”五兄弟的企业除安排当地残疾人就业外,每年的“助残日”和春节,还自掏腰包,为全镇近百户特困残疾人家庭,每家发两袋米、一壶油和500元现金。

村民李三玉感激地说:“我儿子干活被砸断了腰,瘫痪在床。一家七八口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俺一人身上,度日如年啊。节骨眼上,五兄弟给俺家送来了吃的用的,帮俺们渡过了难关(见图)。”

河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黄建新也写信赞扬:中牟县“残疾五兄弟”凭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团结一心开辟了一条艰难而又辉煌的创业之路。他们创业致富不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坚持以残助残,以实际行动为全省残疾人群体做出了自强表率,成为以残助残的先进榜样。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5270 2013-11-01 00:00:00 五 中牟“残疾五兄弟” 温暖他人幸福自己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