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E05版:中牟播报牟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相依相携邻里情
村官何涛 心接地气百姓爱
bhe3a63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村官何涛 心接地气百姓爱
何涛在村民的大棚内查看蔬菜生长态势

中牟县大孟镇茶庵村自1977年开始,一直种植蔬菜,是个历史悠久的蔬菜专业村。但是村民们并没有大的收入。近两年,在大学生村官何涛的带领下,村民纷纷建起了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年收入可观。2008年7月,何涛放弃自己交通局的工作,来到茶庵村做大学生村官,从此,他开始在黄土地里研读“农事”。5年中,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的何涛克服了重重困难,一步步引领茶庵村村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如今,茶庵村大部分村民开始经营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经营好的年收入近十万元。

中牟播报 李雪平 赵文佳 张胜杰 文/图

有人挖苦 城里人不懂种地

刚工作时,何涛不太了解农村情况,工作摸不到头绪,找不到切入点,群众看他是城里来的年轻人,对他也不屑一顾。

对比了解后,何涛发现,是茶庵村的传统种植观念造成了村民“丰产不丰收”。经过调查,他心里有了谱:要想让村民们创收,首先要引导他们改变种植观念,学会蔬菜嫁接技术,发展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但是他的提议并没有得到认可,村民回应他的是冷言冷语:你一个城里人,懂什么种地,我们种地的时候还没你呢!

喊破嗓子 不如甩开膀子

面对村民的冷言冷语,何涛虽有些懊恼。但他认定,只要群众看到了实惠,就一定会向自己靠拢。他决定用实际行动、实践成果来引导群众改变传统的惯性思维和耕作方式。

跑市场,搞调研,反复摸索后,何涛还自筹资金成立了郑州市三合农业有限公司,在村里租空宅院种植食用菌。第一批平菇上市后很畅销,赚了钱,不少群众主动找到何涛,要求与他合作。

为了让村民心服口服,何涛以身示范,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附加值高的蔬菜。群众看到了成果,纷纷请教何涛。如今,茶庵村的日光温室大棚已由2008年的2座增加到25座,普通塑料大棚也由17座增加到103座。

融入百姓 心接地气谱新曲

村民郭仓2011年跟何涛合作,建了3座占地3亩的高标准钢结构塑料大棚,年收入比以往增加了两倍多。提起2011年冬天何书记“扒雪”的事,郭仓两口子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大棚被积雪埋压,如果不及时把雪清理下来,大棚就有被压塌的危险,为了尽快扫清积雪,何涛亲自带头用手扒雪,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才算保住了大棚。

有付出总会有回报。多年的实践,何涛已把自己融入到了群众之中,也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10月18日上午,记者随何涛到村民的温室大棚采访,忙碌的村民们看到他停下手中的活,亲切地说:“何书记,今儿晌午别走了,跟我到家里吃饭啊!”几位正在搭建日光温室大棚的村民看到何涛打趣地说:“何书记,你说的话都算话,赶紧让老天爷下点雨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5280 2013-11-01 00:00:00 五 村官何涛 心接地气百姓爱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