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娱乐品鉴 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冯翰铭:这不是个人唱片,这是文化产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冯翰铭:这不是个人唱片,这是文化产品
小时候讨厌背书、长大了才发现诗词歌赋的美妙之处,冯翰铭希望为中国文化做贡献。

P8rtA

巨星监制

4岁开始学习钢琴、12岁获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演奏文凭、19岁远赴美国波士顿深造A“idJ“““、大学毕业时与格莱美得奖乐队演出……如此辉煌的履历表出自“巨星监制”冯翰铭的百度百科,加入流行乐坛后,他以作曲、编曲、监制等身份为中国内地及港台的一众歌手制作过超过300首金曲,获奖无数。但在流行音乐以外的冯翰铭,其实是一名醉心于爵士的创作人,他在创作上从来不满足于制作单一类型的音乐,即使是在一线天王天后的大碟中,冯翰铭也力图做出新意。

不要以为在外国读书的冯翰铭是一名“番书仔”,正是他对中国诗词歌赋的爱之深,才孕育了这一张动人的《乐章》专辑。为《一剪梅》谱上西洋曲风的音乐后,冯翰铭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做了11首风格迥异的作品,以音乐歌颂这些几乎被当代中国人遗忘的文化遗产。小时候讨厌背书、长大了才发现诗词歌赋的美妙之处,冯翰铭感觉对诗词歌赋“爱得太迟”,自己的身上也多了一份责任———要将诗词歌赋之美通过音乐传递开去,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甚至连外国人也能透过《乐章》认识到中国诗词歌赋的可贵意义。

在《乐章》中,冯翰铭希望通过音乐与写下这些诗词歌赋的前人“对话”,“我希望自己跟这些诗人之间有一个灵性的联系。”

记者:促使你做《乐章》的动力是什么呢?听说是因为小时候背古文太苦了,现在想给它们加上一些“伴奏”,是这样吗?

冯翰铭:选择自己去出一张专辑,是因为“有话想说”。这次我想说的是,我小时候的“使命”。念中五时,会考要考中国语文,香港小朋友的中文能力肯定没有内地好,这次《乐章》专辑里,其实充满了我小时候背过的诗词歌赋。小时候接触它们,是因为要背书、要拿分数……而不是因为喜欢。再直白一点说,甚至是“讨厌”。我读的是理科,有点“怀恨在心”的是,我竟然是用这种方式来认识这些美好的诗。

前几年,我跟朋友在写歌时,发现缺乏题材,于是就上网找资料,恰好偶遇李清照的《一剪梅》。《一剪梅》就成了《乐章》第一首成品。《一剪梅》这首词让我很惊艳,每个字都很“漂亮”,让我充满创作灵感。这种灵感跟平时创作流行歌的灵感不太一样,做流行曲时,主导权是在别人身上,但这次做《乐章》,我是很自豪的,我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为自己的根———中国文化做贡献。

记者:我们所认识的冯翰铭,一开始是很“西化”的,后来听了《花诀》,发现你对中国元素也很偏爱,然后这一次的《乐章》则更为极致,将◇光投注在诗词歌赋上,你是否有担心太过剑走偏锋,乐迷很难接受?

冯翰铭:这是在我的预期内的。我不想自己所爱惜的歌手们去冒这个险,这可能会是个惨烈的后果。其实,我不是为了一己私欲去做《乐章》这件事,而是真的很希望能为文化做些什么。我想用自己在音乐上的能力、自己多年来创作流行音乐的经验,去制作一张令自己无悔的音乐专辑,而这张专辑是包含“使命”在里面的。《乐章》的特别之处在于,每一首歌,我都尝试跟这一位诗人“联系”,可能是一个灵性上面的“联系”,因为他们都不在了。我想表达的是,即便大家听完这37分钟的专辑,中国诗词歌赋的旅程也还远远没有结束,《乐章》不过是一道门的钥匙而已。

初心:用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根”做贡献

记者: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这么多的诗词,你是怎么挑选出这11首的?冯翰铭:最初我只是以个人的“私心”为出发点,以前自己读书时背书很惨,我打算做一些比较“有型”、比较“西化”的音乐,用没那么沉闷的音乐来引起大家对诗词歌赋的兴趣。也有打算拿给学生听,让他们背书变得容易一点。甚至有想过,在下一年香港会考时,我不介意驾车到学校附近大声播《乐章》里的歌,给考生“通水”,给他们的考试提供方便之门。挺好玩的,真的被警察带走的话,就再说吧,顶多就被控告阻塞道路,哈哈!

其实我想让《乐章》成为教材,所以最开始选诗时,我有参考香港的中国语文课本大纲,但后来我发现,香港已废除了要背诵这些诗歌的教育制度,只要求“多理解”,但我并没有觉得他们有时间去理解这些诗。在我那个年代长大的人,即使念书不太勤快、整天想着打篮球,但依然有一点文化水平,所以我认为这件事比香港的中国语文科会考重要,也比我个人的音乐事业更重要。

记者:为了扩大诗词歌赋在年轻人心中的影响力,这也是你找来一大班天王天后挎刀演唱的原因?

冯翰铭:对,我不甘心的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唱完专辑中的所有歌,我想找一些有说服力、有号召力、有声音感染力的歌手朋友,让他们演绎适合他们的诗。《乐章》并不是我的个人唱片,而是一个文化产品,也是一个37分钟的历史旅程。

记者:专辑里以国语为主,你好像还就这个问题请教过林夕。

冯翰铭:我觉得国语唱得比较好听,广东话唱有时不太适合。我有请教过一些前辈,林夕跟我说:“你选的时候很简单,如果你选的那种语言能够押韵、韵脚是对的,那就OK了,不需要给自己太多的烦恼。”林夕说完之后,我也恍然大悟。

记者:《将进酒》在网上有一些非议,你对网友的言论有回应吗?

冯翰铭:这些评价我都有看到,“好难听”、“干嘛用这种音乐处理中国诗”……但其实,《乐章》这张碟我是有一个阴谋的,我想让外国人也听。所以大家会在唱片里听到很多西方的音乐元素。这些所谓的新事物,其实在外国人眼中一点也不新潮。在声音的处理上可能是新的(因为我研究了一些新的声音出来),但曲风其实是你在英国街头随便都能听到的那种,只不过没人将中国的诗拿来配合这些曲风。我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有信心,我非常相信我的音乐可以跟诗歌融合在一起。

记者:说说你对《乐章》这张专辑的期望吧。

冯翰铭:我希望西方人能听到《乐章》,内地跟港台的喜欢文字的朋友也会喜欢听这张专辑,因为这是一件属于文化的事情。我很希望你能尊重它,如果你是非法下载的话,你就把整张专辑从头到尾下载下来,抽出37分钟的时间,按顺序从第一首听到第十一首。因为这是一个我们构思了很久的“旅程”,这是上下五千年“超浓缩”的37分钟。经历完这个“旅程”之后,你可以再自行选择爱或不爱上它。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5603 2013-11-02 00:00:00 六 冯翰铭:这不是个人唱片,这是文化产品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