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鞠躬尽瘁身先走,长使亲友泪满襟。 2013年8月26日,星期一,下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成果交流会如期在六楼视频会议室举行。会场一片肃静,主持会议的刘京州语气沉重:“今天这个会议,本来是王宏书记要主持的……”话没说完,会议室一片抽泣声…… 王宏,河南省纪委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纪检组组长、厅机关党委书记、省人社厅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26日举行的这个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成果交流会正是他上周五安排的。 24日、25日是星期六、星期日,23日上午,王宏组织了一个上午的全厅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23日下午,为了安排好下周一的交流会,他召集活动办的同志认真研究,精心安排。晚上快9点时,他再一次就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材料等工作给人事处、纪检监察室、机关党委的同志打电话进行安排。然而,24日,王宏就心脏病突发,猝然离世,年仅59岁! 消息传来,熟悉他的人无不感到震惊、意外,扼腕叹息:他就是工作不要命,累死的呀! 郑州晚报记者 胡审兵 实习生 严雪 资料图片 “我宁愿倒在岗位上,也不愿倒在病床上” 王宏有着十几年的心脏病历史。可就是这么一个带病之身,工作起来却始终像个“拼命三郎”。 1999年,王宏在信阳市办案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才发现心脏出了问题。 2001年10月,他在濮阳办案时又一次晕倒,病情转重,在领导的命令和同事们的强烈要求下,他被转到北京做了心脏搭桥手续。手术前他还牵挂着案情,叮嘱办案人员:“如果这次我交了‘粮本’,你们要继续一查到底。如果我手术成功,出来了咱们再一起干!”手术后,他没休息几天就又出现在了办案现场。 他经常怀里揣着速效救心丸,口里总含着药片,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是同事们多年来都很熟悉的场景。 他曾为了找一张关键票据,和同事们一起冒着40℃的酷暑,钻进堆满了几十个麻袋票据的库房里,一查就是四五天,终于找到了那张票据,最终顺利结案,为国家挽回损失几千万元。 他曾在信阳集中办案数月。中间有次回郑州查证,同事劝他回家看看。可他说“案子不破不回家”,又连夜赶回了信阳。 雷厉风行,当日事当日毕,重要事情不过夜,是王宏工作的一个特点。“王书记时常半夜打电话,周六周日也是,感觉他脑子里装的全是工作。”省人社厅办公室陈广胜说。 按照医生的嘱咐,每隔一个季度,王宏需要到做手术的北京阜外心脏病医院去复查。但是,他一旦工作起来就没有把自己当病人。 “当时我跟他一块在检查工作,王宏书记接到了一个北京打来的电话,是北京医院的医生打过来的,要求他赶紧去医院做检查。”省人社厅机关党委的刘璐说,医院催得急了,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濮阳的一个医生朋友带着他在单位体检时拍的片子到北京给医生看。只是,当专家的诊断书从北京带回来的时候,他却已经和大家永别了…… “我宁愿倒在工作岗位上,也不愿倒在病床上!”这是王宏对妻子、对同事、对下属曾反复说过的话。而他,因为过度劳累,践行了他说的话。 “为了工作,得罪人的事我来干,我担责任!” 王宏爱憎分明,嫉恶如仇,这是他在多年军旅生涯和纪检工作历练中养成的。 在他看来,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纪检干部首先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开展批评。工作中的他总是旗帜鲜明:“你说得对,我支持你”、“有啥问题,你们只管按要求去查,得罪人的事我来干,我担责任!谁不服气了,让他找我!” 信阳市的张某就亲身领教过王宏的“铁面”。1998年,有群众反映张某使用下属单位的手机。仗着以前和王宏认识,张某一开始没当回事,觉得王宏不会为此“较真”。可王宏接到群众反映后,果断组织力量调查此事。张某慌了,找王宏说情希望他“放老熟人一马”。王宏告诉他:“虽然我们是熟人,可群众反映到纪委了,我们谁都没有徇私枉法的权利啊。请你理解我,我必须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最终,张某写了检查,退了手机。 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王宏轻车简从来到洛阳。不打招呼、不亮身份,他和暗访组的同志一道,以办事群众身份深入一线。这时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已经进入到筹备阶段,为了查摆人社部门的自身问题,他策划了一个“大动作”:亲自带队对18个省辖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力资源市场等窗口单位进行暗访,查纪律、查作风、查能力、查效率。 用这种方式,暗访组共检查了18个省辖市的72个市级窗口单位,走访群众50余人次,向工作人员提出咨询问题200多个。暗访结束后,对存在“庸、懒、散”现象的单位和窗口工作人员被毫不客气地逐一点名批评,1名工作人员被调离工作岗位,在全系统引起了巨大震动。 “任何东西不能收,单位的任何事不能问,单位的任何人不能进家门” 小蔡2010年12月份开始做王宏的司机,报到的第一天,王宏就给小蔡约法三章:第一,家里的地址不准告诉任何人;第二,家里的电话不准告诉任何人;第三,不能收别人送给他的任何东西。 小蔡答应了。过了一段时间,有人送了一小袋大米,说是给王宏说过了。年轻的小蔡没有多想就收下了。等他拿出大米要给王宏的时候,换来的都是王宏的一顿狠狠批评,委屈的掉了眼泪的小蔡只好硬着头皮将大米退了回去。 在儿子王晓宇的眼里,父亲王宏是一个非常讲原则的人。由于王宏在省人社厅分管人事工作,在人事调整期间,他要求家里人晚上不准开门,室内不能开大灯。 王宏心脏病突然抢救无效后,妻子想到要告知省人社厅的领导和同事,可怎么联系呢?想了半天,只好联系司机小蔡。原来,在王宏的要求下,妻子平时从不过问他工作上的事,没有和人社厅的人联系过,手头除了小蔡的电话,根本没有省人社厅里其他人的联系方式。 省人社厅机关党委的张天运说,“虽然在王宏书记的领导下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到他去世,我都不知道他家在哪,第一次去他家,竟然是吊唁他”。 “凡事打个颠倒,把同志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 虽然在工作上以及对家人要求严厉,但是王宏对同事们的工作、生活却非常关心。 省纪委的李锋仍然记得王宏对他的关心。那时,李锋刚从外地调到省纪委,一家三口在一处偏僻的城中村租房住,环境脏、治安差,而孩子刚满3岁,他又经常到外地出差办案,心中非常牵挂家中妻儿的安全。有一次,李峰不经意间向王宏吐露了心中的担忧。没想到王宏从此上了心。他多方打听,终于借到一套房子给李锋一家暂住,而李锋直到办案结束,在回郑州的路上才知道此事。 “王书记常说,谁家没有个啥事,要将心比心,把同志们的事情当自己的事办,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即便批评人,他也都是就事论事,从不记仇。正因为此,大家对他都很服气。”省人社厅机关党委的吴世山说。 “我喜欢看篮球比赛,父亲也跟着看球,成了球迷” 在办案上铁面无私,对待原则问题从不打折扣,对工作上严格要求,但是王宏同样也有七情六欲,会在电话中指导儿子写作业,会时常忆起年轻时和爱人骑着摩托车“拉风”的感觉,更会在每次回家后都去看望母亲。 对儿子王晓宇来说,父亲王宏留给他小时候的印象就是经常匆匆忙忙地回来。回家之后,王宏首先都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在父亲去世后,王宏更是常常去看看母亲,差不多每天都给母亲打一次电话问安。“我总体上的感觉是没有更多的时间跟父亲交流,父亲在家里的时候会给我讲做人的道理,开‘政治小会’,但不会就某项工作说怎么去做。” 在儿子的记忆中,上初中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加上父亲生病,家人一狠心,把在河南省实验二中上学的他送到了扶沟县的一所中学上学。“当时小,对一些事情不理解,到了乡下后,感觉那里的生活学习条件比较艰苦,吃大锅饭,18到20个人一块睡大通铺,宿舍里没有空调、电扇。”王晓宇说,“把我送到乡下上学,父亲心里其实也不是滋味,父亲曾经来学校看了这里的情况,还流下了眼泪。” 王晓宇说,“父亲对孩子挺好的,父亲的爱是那种大爱,不会从小事上比如吃的好不好等进行关心。” 让王晓宇感动的还有父亲随着儿子的兴趣调整自己。“我喜欢体育,爱看NBA篮球赛,父亲也跟着我一块看,开始大概是为了孩子的爱好,与孩子更好地交流,慢慢的,父亲也成了球迷。”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