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登封播报探秘嵩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郝释斋:隐居嵩山的一代少林宗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释永信:“如果没有郝释斋,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少林寺”
郝释斋:隐居嵩山的一代少林宗师
1986年,少林寺第29代方丈释行正(后排右二)、郝释斋(后排右一)与释永信(前排右二)、释永梅(前排右三)等在少林寺塔林。
83岁的郝释斋宝刀未老。
郝释斋每日为群众把脉问诊。

他,武术弟子有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佛学弟子有法王寺方丈释延佛和少林寺初祖庵住持释永梅,医学弟子有3次获得全国乡村优秀医生称号的郭光俊。他,曾经代表了少林佛学、禅学、医学、武学的最高成就。少林寺方丈的宝座自1987年开始长期为他虚位。早在2003年,释永信就说:“如果没有郝释斋,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少林寺。”

他,叫郝释斋,又名郝长路,法名释永斋,今年83岁,现居登封市大金店镇书堂沟,含饴弄孙,悬壶济世,德被乡里,誉满杏林。 见习记者 张朝晖 文/图

日日义诊雷打不动

每周一到周六,郝释斋上午在书堂沟义诊,下午在登封市区阳城路义诊。周日一定在书堂沟,雷打不动。

郝释斋义诊,开中药方,不开西药。

老祖宗神农氏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郝释斋说。

有人看病就坐诊,无人看病就练武。郝释斋说这会儿没人来找他看病,就教老伴几招。舒活筋骨,抖擞精神,身强体健,百病不生。

虽说都是80多岁的人了,耳不聋,眼不花,上坡气不长出,一年四季不吃药,不打针,身子骨硬朗着呢!

释永凤今年81岁,娘家在登封市石道乡闫坡村。

释永凤说她和郝释斋是娃娃亲,结婚时郝释斋19岁,她17岁。当时郝释斋在石道乡闫坡村上初中。

相濡以沫,老夫老妻走过了60多个春秋。

登封市少林文化研究学者岳晓锋称郝释斋是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不拘小节,不慕名利,甘居山林,灰瓦土墙,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粗茶淡饭,离群索居。

记者感慨如斯,郝释斋笑而不语。

学武只为看家护院

郝释斋6岁开始学武,第一个师傅是父亲郝得力,接着是嵩山清凉寺住持释延东、民间武师李根生,后来又随素喜、行章、永祥等人。上世纪60年代,学佛、学禅的师傅是少林寺第29代方丈释行正大和尚。

郝释斋的曾祖父、祖父都与少林寺结缘,堪称武术世家。

“那时练武是为了看家护院,对抗刀客,防止小偷。”郝释斋说。

中华民国九年和民国三十一年,盘踞在嵩山一带的刀客,前后有两次趁夜来郝释斋家抢劫。

父亲郝得力武功了得,硬气功更好,刀客把郝释斋家围得水泄不通,郝得力手握大刀,站在当院,厉声喝道:“有种的进来!”刀客们面面相觑,刀客首领一枪射在郝得力的肚脐下面,郝得力后退几步,但是没有倒下。

“因为长时间练硬气功,父亲肚脐下面磨成了厚厚的茧子,子弹硬是打不进去,父亲说子弹的撞击力有100多公斤,子弹吃软不吃硬。”郝释斋当时只有11岁,但是记得很清楚。

“父亲安然无恙,倒是把刀客吓窜了,从此不再踏入书堂沟半步。”郝释斋说。

如今,郝释斋家的土墙上,仍然留有好几个弹孔。

俗家弟子也勤勉

毕子珍在当时是登封有名的中医,自幼向佛。毕子珍和释德禅是师兄弟,释德禅为师兄。

毕子珍对释德禅说:“师兄,给你送个徒弟吧。”

这个徒弟说的就是郝释斋。郝释斋是释德禅的门外徒弟,门外徒弟就是俗家弟子。

当时毕子珍已经50多岁,其父毕林东在少林寺西祠堂教文学(文化学,亦称私学),带郝释斋来到少林寺。“当时吃的玉米糁儿煮面条,早上和中午有馒头,晚上没有馒头。”郝释斋说。

郝释斋少年时代在少林寺皈依佛门,随后又拜少林武僧行章、永祥、素喜为师,学习正宗的寺院武术。

郝释斋介绍说,少林武术门里(寺院内部)640路少林拳,包括十八般兵器,单打对练,马战步战。门外360套,包括十八家武术(分布全国)。

关于少林拳,郝释斋介绍,少林寺院里称“捶”,寺外面叫“拳”,“少林武术是内外皆称”。

为了使自己真正能够成为像少林寺贞绪大和尚、李根生那样的少林武术高手,郝释斋常常夜以继日习武。即使在农忙时节,他也会在夜里翻越几十里山路前往少林寺,凌晨再沿原路返回。与此同时,郝释斋还遍访了当时所有有名望的民间拳师,使自己融汇了各家所长。

甘以此身做护法

郝释斋与世无争,从未出家,在师父——老方丈行正圆寂之后,他主动退出了寺院。

很多人都知道,在“非常时期”,少林寺住持行正及时将寺内数千册佛经、少林武术秘籍、少林医学宝典和包括达摩铜像、紧那罗王铁像在内的几十尊铜佛、铁像、木雕佛像,以及众多的法器、经卷、法印、匾额秘密转移隐藏,才使少林寺免于浩劫。

但很少人知道,少室南山的郝释斋家,是这些宝贝、文物的隐身之所。

“非常时期”后,直到1984年,少林寺一直作为文物单位受到登封县文化局下属的文物保管所统一管理。少林寺僧人不仅基本生活难以保障,连正常的宗教活动都无法开展。为了索回少林寺的管理权和所有权,少林寺住持行正被迫踏上了漫长的上访之路。

郝释斋一边带领子女、外甥、外甥女们到少林寺帮助寺院耕种,一边省吃俭用,倾其所有资助行正上访。

行正大师多病,其他僧人年老体衰,郝释斋义不容辞地替师父肩负起了管理寺院的重任。

此外,为了给少林寺补充活力,郝释斋不断从自家学武的弟子中选其优秀且热心少林者进入寺院,同时行正也把少林寺新收的和尚,全都先送至郝释斋家调教。

行正圆寂后,少林寺方丈的宝座长期为郝释斋虚位。

郝释斋是少林俗家弟子,尽管有很高的威望、少林寺众僧也多次挽留,但一直并未出家,理论上并不存在当方丈的可能。

行正圆寂后,郝释斋主动退出了寺院。当时的少林寺由释永信主持工作,那时释永信只有22岁。

少林宗师谁堪比

“少林宗师”的称号不是能够随便用的,郝释斋没有参加过武术比赛,也没有获奖的经历,但是他有很多了不起的学生,有着让万人敬仰的德行。

2007年,台湾读经基金会的王昭华女士,带着数万套《论语》来到登封,向武术学校的学生免费发放。听了郝释斋的事迹之后,她多次要求去拜见郝释斋。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1982年,《少林寺》电影在登封少林寺拍摄,很多人认为少林寺已经没有武术,但让剧组倾服的也是郝释斋,《少林寺》电影中用的不少兵器都来自他家。上世纪80年代后期,登封县领导多次到郝释斋家,请其出山,主持少林寺。

很多人想抹黑少林寺,其实是因为对少林寺不了解或者一知半解。比如法号的问题,佛祖讲究众生平等,法号只是一种识别标记。释永信是“文革”后最早来到少林寺出家的和尚,拜行正为师,所以是永字辈。而很多年轻人是在少林寺声名鹊起之后到来,只不过拜的师父是德禅、素喜,而成为行字辈或者德字辈。

郝释斋是永字辈,但他在少林寺僧众的威望非常高。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少林寺有纠纷,只要郝释斋一到,一切就会烟消云散。

没有人会和他攀比辈分。

(未完待续)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6699 2013-11-07 00:00:00 四 郝释斋:隐居嵩山的一代少林宗师KeywordPh释永信:“如果没有郝释斋,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少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