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阅读周刊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蒋方舟:我觉得,写怍才是人间正道
p13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蒋方舟:我觉得,写怍才是人间正道
蒋方舟 1989年出生,湖北襄阳人。7岁开始写作,9岁完成首部散文集,至今已出版10部作品。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如果小时候没有开始写作,蒋方舟的人生轨迹大概是这样的:上铁路子弟小学、铁路子弟中学,然后上—个本地大学,再进入城铁系统,当—名乘务员,然后嫁给—个乘警。“因为我的小学同学,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她们就是我不写书的样子,我非常清楚我的人生。”但真实的情况是,因为7岁开始写作,蒋方舟的人生调整成了“少年成名”、“少年作家”的轨迹,她出书、考上清华、23岁刚大学毕业就当上《新周刊》副主编……更重要的是,公众几乎目击着这个女孩的成长。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发布会上,蒋方舟长发及肩,身着红黑相间裙装,金色高跟鞋格外耀眼。蒋方舟调侃自己:5年时间,“文艺少女变成了职场小蒋”。蒋方舟说小时候因为写东西的关系,在邻里之间有—些名气,很多人过来串门要看她表演写作,“他们就说你表演—个写作给我看,我就只好搬了—个小凳子,愁眉苦脸地开始写。这种情况到现在还没有改变,前两天有纪录片的导演来拍我的生活,也是让我表演写作,让我表演文思泉涌时候满脸欣喜”。蒋方舟有点困惑的是,为什么文学就变成了这么小众、看起来像“弱势群体”—样的事情?

我是个非典型样本

记者:你的序里说自己这两年感觉到写作越来越困难,是◇种困难?

蒋方舟:自我身份的混淆是一个困难。比如说刚有微博的时候,你看到很多新闻,自己会套入那种角色当中,中国怎么了?中国该往何处去?不自觉的。因为在《新周刊》写稿,又是一个新闻化的东西。其实主要是审美上的要求,我觉得有一种身份上的混淆,不知道该写什么和不知道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叙述,许知远式的、李承鹏式的?你看的东西很多,价值观也不断地受到冲击。还有,大家都觉得你是有代表性的,所有的命题都是对这一代怎么看,或者是你觉得80后、90后应该用什么样的词去概括,你所有面临的命题都是这样的,而你自己又作为一个所谓的具有代表性的人,要试图去总结和代表,所以就觉得这是非常吃力的一件事。

记者:你认可自己这种样本的意义吗?

蒋方舟:我觉得我是个非典型的样本。别人可能觉得我是一个80末、90初的浓缩体,我不认可这种层面上的样本,因为我不具有那么强的典型性。

记者:写作还是你◇前最看重的?

蒋方舟:对,现在写的也没有小时候写的那么多了,但是还是最看重的。

记者:你比较希望自己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听说你现在是在写一部长篇。

蒋方舟:在写一个新长篇。其实想写的东西还是挺多的,现在更多的是觉得,还是小说会更立得住一些,我心理上和审美上觉得杂文这些是不值得花钱买的。并不是说它没有意义,而是应该放在网上看,不应该让人花钱去看。除非作家死了,出全集,可以让人花钱买。害怕自己变成普通人的时期已过去

记者:对很多少年成名的人来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噩梦,一般不会甘愿自己是一个平凡人。不知道你是怎么考虑的?

蒋方舟:我觉得那个心理阶段过去了,特别害怕自己变成一个普通人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因为实在是写东西写得太久,如果现在还因为别人对你的期待,而对自己产生过于膨胀的信心,或“我一定要证明自己”的心态,对我来说已经太疲惫了。对“伤仲永”或者“江郎才尽”这样的评价,我越来越有抵抗力了。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自然的心态,我小时候写得真的那么好吗?其实也不是。让做这些评论的读者再看我小时候的东西,其实发现没有那么好,只是因为不愿意承认我的现在,所以把我的小时候作为一个更为光辉的对照。因为我特别能理解背后的心态,所以好像对我也形不成太大的、真正意义上的危机感,我觉得不太会。

记者:对自己“作家”这个认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蒋方舟:其实小时候会比现在更明确一些,因为生活环境比较单纯,除了作家,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各种媒体人、意见领袖,那时候社会分工还没有那么细。你觉得作家就是一种工作,写作就是作家。但其实说到这个我还是会有点心虚,内心是真的觉得还没有一个能够让自己被称为作家的作品出来。

其实我也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被大家所认知:更多的不是靠作品,是靠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上清华也好,毕业就业也好,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所以自己也很清楚被认知的是什么,就你自己在说“其实我是一个作家”。我自己觉得有点可笑。现在不急着去做这样一个头衔的追认了。

记者:工作后,你觉得自己变化大吗?

蒋方舟:一年多,还挺大的。我觉得职场感挺强的,对于团体更有责任心一些。原来以为自己很排斥上班这件事,但现在发现还挺喜欢上班的。

记者:是吗?

蒋方舟:对,觉得上班这件事特别有安全感~~~你有一个去处。因为原来也逃课,一个人自己搬出去住,宅一两天,完全不出门,特别自我厌恶,也不知道去哪儿。后来一上班就觉得,每天还有一个可以去的地方。觉得天塌下来,我还可以去上班。上班之后觉得自己靠谱了很多,拖延症也好,自怨自艾所带来的那种自我厌恶就少了很多。李昶伟南都供稿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7905 2013-11-11 00:00:00 一 蒋方舟:我觉得,写怍才是人间正道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