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经济新闻 头条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双11”疯狂的背后,问题一箩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双11”疯狂的背后,问题一箩筐
提前十几天上调价格,“双11”前再降价
逐渐失去新意和吸引力,消费者渐生厌倦感

提前十几天上调价格,“双11”前再降价

逐渐失去新意和吸引力,消费者渐生厌倦感

如今的“光棍节”俨然已经变成了网友的疯狂购物节,有的牺牲睡觉时间,熬夜至凌晨,只为抢限时特价;有的提前1个月,就把购物车里塞得满满的,等着男友或老公付账;有的闺密好友集体出动,凑价格换折扣……

然而,随着“双11”一年年地进行,一些网友不再一味地盲目跟风,而是理性看待。当理性沉淀时,才发现网商所谓的“五折降价”、“限时秒杀”也可能只是一种噱头,背后呈现的是诸多问题。

郑州晚报记者 赵柳影 李丽君 实习生 谢君锐

问题1:说好的包邮,一夜之后才执行

10日晚,家住中原路的孙先生一直坐在电脑前上淘宝,之前他已经看好了3个手机壳,就等着零点一到,开始秒杀,“我想买的手机壳原价都是20多元,特价之后是8.8元,感觉折扣比较大,就想多买几个。”孙先生说。

经过1个多小时的等待,零点终到,孙先生抓起鼠标狂点,幸运地把3个手机壳抢到手,“我买的3个手机壳是2个包邮,1个不包邮,但由于手机壳比较小,完全可以同时装在一个包裹里,我就跟客服申请只用一个包裹,免邮就好。”孙先生说,客服也同意了,并一直催促他提交订单。

“熬到1点多,太晚了,我就给客服留言,不给我改邮费,我就不付款。”孙先生说,他本以为是订单太多,客服没时间修改,可经过一夜起床后,再次查看,客服还是没有修改价格。

孙先生称,本来他就是冲着“双11”的折扣购买东西,之前淘宝天猫广告做得那么好,却在实施过程中欺瞒顾客,他觉得很生气,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便继续和客服沟通。

“最终,对方修改了价格,免了邮费,但是花了一夜的时间,让我觉得‘双11’的宣传跟实际有太大差别。”孙先生说。

问题2:提前抬高价格,“双11”前再降价

“双11”之所以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半价折扣”吸引消费者,但是,“双11”的“半价折扣”真的是半价吗?近期,广东省消委会根据今年“双11”前的网购消费监测结果,总结了今年最容易出现的“七大陷阱”,先涨价再打折就是其中的一项。

昨日,记者随机选取了天猫的几款促销商品进行查看。其中,一款苏泊尔 CYSB50YC10A-100的电压力锅在天猫网站上显示的市场价是799元,促销价仅有299元,相当于打了三七折,看上去特别划算,因此吸引了众多网友购买。

然而,记者通过西贴比价网站发现,这款商品在天猫的售价最高只有313.7元,从未出现过799的市场价,显然,这款商品的促销价只比平时便宜了不到15元。随后,记者又找到一款LG47英寸智能电视,天猫显示它的市场价是6599元,促销价仅售4699元。然而通过比价网,记者了解到这款商品仅在10月1日~31日,在天猫达到过6599的所谓市场价,而其余时间这款商品的价格都维持在4600~5000元。

不难看出,网友们日夜期盼的“双11”的促销价格,也许并不是真正的实惠。

问题3:“返券秒杀”消费者难抢到

除了价格的先涨后降,每到“双11”,赠送返券或者代金券,也是网商们惯用的手段,让不少网友们熬夜秒杀。纵然如此,不少网友反映,为何自己秒杀一晚上也没有抢到一张代金券?因为有很多“黄牛”已经下手了。

作为资深的网购达人,张女士加了很多关于网购的QQ群或者微信群,每到“双11”期间,群里就会有网友卖“返券”,“一般这种返券或者代金券都是100元一张的,网友们给的价格也不一样,便宜的十几块钱,贵的可能20多块钱。”张女士说,她曾经跟其中卖“返券”的聊过,对方称自己也是做电商的,通过这种手段赚取外快。

张女士说,身边众多网友抢“返券”抢不到,很大原因是这些“黄牛”已经提前下手,而“黄牛”中有一部分是想靠这个赚钱,还有一部分其实就是网商们。

对于网商们来说,以某样“特价商品”吸引客户进店消费,从而带动别的商品销售,这种促销手法也不鲜见。然而,不少买家却反映,一些店铺里“特价商品”经常付款后不发货,卖家给的解释是“缺货”“售罄”或者“备货不足”。

今年24岁的郑女士就遭遇了此现象,“我买的是一件衣服,早早地就入手了,原价800多元,折扣之后是400多元,前期操作都很顺利,可是提交订单之后,却付不了款,最后客服告知没货了,让我去店里看看其他款式”。郑女士说,既然没货了,客服干吗还一直催促她提交订单,并声称存货很多,这让郑女士很生气。

“双11”促销

消费者产生疲感

“双11”无疑是电商造节最成功的案例,但是随着一年年的推进,销售过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昨日,记者针对网友和消费者进行调查了解,发现不少忠实于“双11”的顾客今年暗生疲感。

“我去年早早地就开始准备了,挑选东西、比价格,秒杀,可今年我都没有上淘宝逛。”从事媒体工作的李女士说,她去年是因为第一次,觉得很好玩,可经历之后,觉得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反而搞得自己很累,“在网上买东西,虽然不用走路,可要认真挑选,动脑子对比,也很累。”

有同样感觉的还有辛女士,“我都忘记了今年的‘双11’,直到微信新闻提醒我才发现,匆忙进入淘宝转了一圈,也没什么好买的,促销手段跟往年类似,没什么新意了。”辛女士说。

随后,记者挑选30位去年热衷大促的人进行调查,其中只有11位今年继续网购,其他对今年的大促都没有太大的兴趣。

一位业内人士称,类似于“双11”这样的电商造节,持续性不会太长,如果每年的手法或者货品没有太大的新意与吸引力,消费者很可能关注1年或2年就会产生厌倦感,这也对电商的创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18105 2013-11-12 00:00:00 二 “双11”疯狂的背后,问题一箩筐KeywordPh提前十几天上调价格,“双11”前再降价
逐渐失去新意和吸引力,消费者渐生厌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