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门村 登封市东华镇何门村地处登封市区南5公里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何门村由岳沟、王家沟、何门村3个自然村组成,共有300余户、1400多人。 何门村住着三个大姓和王、史、雷、李几个小姓人家,三个大姓系张、何、崔。何姓来村定居最早,所以村名何门。三个大姓后来耕种的土地质量和数量也有差异。何姓居上,张姓居中,崔姓较贫,为此该村有“张家平,何家湾,姓崔的满坡窜”的说法。 11月10日天刚亮,何德亮就开着三轮车沿村里村外收拾起垃圾堆。“我得趁早把这些活干完,上午村里还有好些事要处理。”何德亮今年50岁,是何门村的支部委员。 说起当村里的清洁工,何德亮有点不好意思:“刚开始老少爷们儿看见我都笑哩。”据了解,原来村里几个清洁工嫌工资低不干了,何德亮从9月初开始自己干,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天明就起床,收集村民家的垃圾。“有的垃圾清理不出来,就用手捏,星期天一般能拉三车。”记者看到,他的手很粗糙,不少皴裂,微笑却始终挂在脸上。何德亮说,如果村里有急事,他就会凌晨起来收拾垃圾,两不耽误。 “村里那么多事要他协调,忙完公事还要清垃圾,真是难为他了。”说起何德亮,79岁的张大爷竖起了大拇指,“村干部能抹下脸面干清洁工,老百姓没二话,服!” 登封播报 刘弋楚 文/图 小村手工馍 畅销十里八村 “俺两口儿卖的全是自己手工做的馍,干起来虽然累得很,但很多人都爱吃。”何门村的张小霞说。 何建营今年37岁,前些年和妻子张小霞靠种蔬菜为生,儿女上学,家里开支增加,一年近万元的收入捉襟见肘。2010年8月,夫妻俩开始学习手工馍技术,不久正式开业。 每天凌晨1点,夫妻俩就开始生火、和面、做馍,然后把蒸好的馍装箱。早上6点半,夫妻俩开始“兵分两路”用三轮车送馍,何建营赶到告成镇范店、王村、高村,东华镇的背阴坡、幽兰、券门等村;张小霞则赶到10里外的两家企业食堂。而后夫妻俩会合一处,到东华镇集市上零卖。3年来,夫妻俩蒸的馍花样多、信誉好,很受乡亲们喜爱,生意也日渐红火。 登封播报 李剑 退休职工当上“快乐羊倌” 一排整齐的羊舍通风朝阳,肥硕的大耳羊悠闲自得,养殖员何选民正给羊舍打扫卫生。11月10日,记者来到东华镇何门村养殖场,见到了退休后在家养羊的何选民。 “退休后没事干,人不能闲吃懒做啊。”何选民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喂了4年羊,刚开始只有两只,现在有60只,每天早晚各喂一回,有时候还得给羊打防疫针,打过的耳朵上就带上耳标。 “羊圈光线、通风都好,羊什么草都吃,玉米秆、豆秧儿、红薯秧,不仅养殖成本低,羊的抗病能力也高,还提升了羊肉的品质。”说起养羊经,何选民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用他的话说,“一年收入8万元,小意思”。 登封播报 刘弋楚 何门豆油香十里 走进何门村,总能闻到一股豆香,村里人说:“这是老岳家在挤豆油。” 临路一农家房舍,门里门外挤满了人,挤油机正在嗡嗡作响。岳兴文告诉记者,这都是附近的和外村的村民拿豆来挤油的。他和老伴每天都要忙到大半夜,因为挤的豆油纯,顾客络绎不绝。朱口村村民张某说:“老岳大年初一都闲不住。何门村方圆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这里挤油,有时候排几天也排不上。” 岳兴文说:“我挣的是辛苦钱,卖的是良心油,他们跑那么远来挤油,是相信我。” 登封播报 冯俊超 乡亲们的“通讯员”雷坤 “冬季是火灾事故多发期,大家在用电用火的时候要多加注意啦。”这个声音20多年伴随着何门村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广播员叫雷坤,今年62岁。 鸡毛蒜皮他都知 雷坤在何门村委会工作20多年,当过6个村民组的会计,村里每条路他都走过无数次,哪家发生什么事他都清楚,370户村民家里一砖一瓦他都了解。“雷坤对俺村的人和事最清楚了,谁家母鸡下蛋了,他都知道,他是俺村的‘地仙’。”村民们笑着说。 甘为乡亲跑断腿 雷坤是个热心人,村里的大小证明都是他跑前跑后给办的。“谁家办事需要开证明,他二话不说骑着自行车跑七八里到镇里盖章,盖完章再送给乡亲,你连谢都不用说。”村民崔西松说,“开证明需要复印身份证,复印的钱都是他掏的,他是乡亲们的‘通讯员’。” 登封播报 冯俊超 文/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