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胎盘制药:总该有一个违法真相
“全城寻耳”背后是全民大爱
让鼠标少年退学依据哪种合法理由?
难退的院士恰似去不掉的非学术利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难退的院士恰似去不掉的非学术利益

院士能不能退休?今年11月,年满80岁的沈国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辈子的北京林业大学表达了退休的意思,结果,党委书记和校长都不放。他们说,“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们学校的旗帜,还要靠你说话呢。”搜索相关资料,也找不出院士退休的规定。对于院士退休的问题,对于院士以多少岁为限退休,中国工程院都曾讨论过多次,但到最后都不了了之。中国工程院曾想把资深院士的年龄设定在75岁,但是遇到的阻力很大。(11月18日《中国青年报》)

大概没有比这更鲜活与具有讽刺意味的“院士寓言”了:当延迟退休的话题已开始遭遇到社会普遍的反对,一个年过八旬只想清净以享晚年的院士,竟然无法“退休”——并非他不愿意,而是就职的大学仍然需要其作“旗帜”,替自己“说话”。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关于院士退休的正式规定原来竟“不存在”。在一些高校的官网上,可以看到教职工退休年龄的相关规定,其中教授最多也就能延长到70周岁,可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却单列入“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一个“身不由己”、甚至在制度上都无法退休的院士,事实上已与被“绑架”的老人无异。院士群体到底要不要保持大面积的高龄化?在此之前,对这至少已有两种论调出现。一种声音是,院士荣誉就是为了激赏“在科学领域作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人,科学研究本身的过程性,必然导致许多领域“老人”才能出成果,实属正常;另一种声音是,过于老龄化的院士群体,并不符合国际惯例,因为无退出,也在无形中造成了种种学术不端与寻租行为的出现。

很难说以上两种对垒的意见都没有其道理,但难以退休的沈国舫院士,显然提供了另一种观察院士退休制度的视角。那就是,难退休更对应着对于院士荣誉的现实分红。如媒体所一再指出的,本只具激赏效应的院士头衔早被异化,它是看得见的高到“副省级”的日常待遇,也代表着在某个研究领域的学术权威。缘于前者,少数院士恋位以至于不愿退休;缘于后者,这直接导致了地方与研究机构对院士的强力哄抢行为,为了分享院士本身的学术权威和潜在影响,他们开出的待遇价码让人瞠目结舌,也由此出现了不让想退休院士退休的怪现状。

难退的院士恰似去不掉的非学术利益。当院士盛名之上附着了太多的纠结,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实在利益也被裹挟于其中,那么一个退休制度本质上并没有直指核心弊病。要让院士的退出也回归到正常的轨道,当下最重要与迫在眉睫的,还在于努力为院士头衔减负,让其回归到本来的学术面目。当院士开始成为一种不包含直接利益的学术头衔,当对于机构的考核不再以“有多少院士”为指标,当院士的影响力不再是无远弗届,那么正常的院士退出机制当可确立。

较之院士制度改革,我们向来谈得太多,做得太少。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顶层设计式的退出制度安排,无疑是一个良好与可期待的信号。希冀其能切实带来合理的院士退出机制,将学术荣誉与非学术利益更大程度地切割开。如此,一个想退休的高龄院士也不会再遭遇影响力之困。

□王聃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0248 2013-11-19 00:00:00 二 难退的院士恰似去不掉的非学术利益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