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文化 专栏 上一版3  4下一版
行人也要路权
西人时装,咱古已有之?
臼银流向尼泊尔
跟台湾老兵回四川
假如我生在大宛(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史杰鹏专栏大放绝词
假如我生在大宛(上)

重温《史记·大宛列传》,慨然太息,感叹小国国民之痛苦,乃设身处地,假想我生在两千多年前,是一个大宛入,会说些什么。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东边有两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叫汉,一个叫匈奴,它们都在数千里外,汉国尤其遥远。但我对它们的印象都很深。我们的市场上有很多汉朝制造的货物,丝绸、器皿、工具,应有尽有。据长辈们说,他们小的时候,汉朝货物还被看成稀罕货,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的使者络绎不绝地跑来,有的使团很大,带来的财物很多;有的很小,带来的财物也少。但每年的总量却很大。逐渐地,我们大宛入对汉朝的货物开始习以为常,一点都不觉得稀罕。我们的国王据说也逐渐厌烦,希望汉朝的使者不要来了。

至于匈奴,他们的使者也来,但基本不带什么,只带一封他们单于的文书,我们就热情接待。因为匈奴很强大,离我们国家也近,他们每个入都擅长骑射,让我们非常害怕。好在他们没那么多繁文缛节,没事不来,倒也简单。

我们大宛入都以种田为生,稻子、麦子都种,我们以葡萄酿酒,声名远播。但我们最好的产品是骏马。我们北边有个邻国叫乌孙,也产骏马。据说汉朝的皇帝初次见到乌孙马,非常激动,称之为“天马”,但后来见了我们大宛马,立刻后悔,说:“大宛马才是天马,乌孙马虽好,怎配天马之名?”把乌孙马改名为“西极马”。我们大宛马跑起来,出的汗都是鲜红的,好像它在用生命奔跑。

汉朝的使者来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了。他们有个形容词叫做“使者相望于道”,意思是第一批使者前脚走,第二批后脚就出发了,第三、第四、第五……紧随其后。他们想带更多更好的马回去,当然还包括其他财物。

但我们却不再愿意跟他们打交道。首先,汉朝的货物我们见得太多,已经没什么兴趣。其次,汉朝的使者个个骄横跋◇,不懂礼貌。一旦不如他们所求,就高声恫喝,要兵戎相见。后来我们逐渐知道,这些所谓使者,大多是在汉朝国内混不下去的穷入,他们一无所有,为了富贵争相给皇帝上书,说西域遍地珍宝,自己愿意冒险,为皇帝夺取。而那皇帝也好大喜功,只要上书,都发给节信,准许他们以官方身份出使。这样的一群无赖,能做出什么好事来呢?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2315 2013-11-26 00:00:00 二 假如我生在大宛(上)KeywordPh史杰鹏专栏大放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