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14版:中牟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才子名医李恩长
lhh3b637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才子名医李恩长
翰林墓原规模宏大,有石碑雕像,林木繁多,因枝叶茂盛,还曾被土匪当做藏身地。后动乱年月,墓地外设被毁,解放后,附近土地划归私人的农田,后人管理不便,目前仅剩荒冢。

李恩长(1820~1875年),字绵斋,号遂初,河南中牟人。先世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中牟北涂家庄,村旁东岳庙,因李氏繁衍聚居遂更名大庙李家庄,清乾隆年间始称大庙李。如今大庙李因系李翰林故里而闻名遐迩。 中牟播报 赵文佳 通讯员 娄继周

中牟出才子,才子压三江

李恩长生于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幼承家学,聪慧异常,有神童之誉,博古通今,长于诗赋书法,尤精于岐黄之术。16岁即中秀才,24岁中道光甲辰科举人,32岁中咸丰壬子恩科二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咸丰五年散馆授江西袁州府万载县知县,兴学校,重教化,勤政爱民,断狱公廉,政绩卓著,又迁江西彭泽知县,才名震江南。

传说一年正月十五,京城举行灯展。李恩长到街上看热闹,见有人提着写有“江南才子”四字的灯笼悠来悠去,似炫耀,又像示威。李恩长颇不服,为压其傲气回家把写有“盖江南才子”字样的灯笼叫家人提到大街上转悠。次日,江南人就找上门来要与李恩长比试高低。李恩长说,既然你们找上门来,比试什么就由你们决定。江南才子们有备而来提出背诵康熙字典,谁背得好算谁赢。他们搬出一部字典放在李恩长面前让随便提问,果然都背答如流。轮到李恩长了,他说你们都背得不错,但也不算稀奇,我能倒背康熙字典,任凭你们提问。最后李恩长果然提到哪儿背到哪儿,倒背如流。江南才子们自叹不如,发誓再也不打“江南才子”灯了。

翰林医术精,贫富一视同仁

据史料记载,李恩长饱读诗书,精通医术。街坊邻居求他治病,不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精心诊断,药到病除。

大比之年,皇上开科取士。李恩长提前赴京,住在一家饭店里,做考前准备。饭店主人热情周到,亲如家人,一天,李恩长课余在院子里散步。见店主人愁眉苦脸,就问:“掌柜的,这几天老是面带愁容,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吗?”店主人仰天长叹:“谢谢李先生,实话给您说吧!我老母亲患有重病。请了好几位先生,百般调治,不见好转。病情日见沉重。”

李恩长问道:“令堂的病,我能看看吗?”店主人正求之不得,自然感激不尽。当即请到后宅,诊断后说:“令堂的病是虚火上升,前几剂药,以补为主,愈补愈重。应以泻为主,先泻后补,才能见效。我写个药方,先试一试,看咋样。”老人服药后,立竿见影,病情大为好转。又服了第二剂,疾病痊愈。店主千恩万谢李恩长。

另据记载,吏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毛昶熙中堂老母得一怪病,遍寻名医,医治无果。后将李恩长找来。李恩长给老妇人号了脉,就开出药方,上书:白信(砒霜)四两。毛昶熙看了吓了一跳。但思量再三,决定按药量减半试一试。三剂药后,病情果然大减,忙差人再次请来李恩长。

李恩长到后问是否按他的药方服完了药,毛昶熙只好如实相告。李恩长一听,惋惜地说,老太太得的是一种怪病,腹内生一条大虫,用四两砒霜足以把虫杀死,病能痊愈。如今药量减半,虫子暂时中毒药昏,人吃下饭暂有了精神,看似好转,其实虫子已有抗毒性免疫力。等虫子苏醒以后再用四钱白信已不能除掉,而再加大药量则人将被毒死,所以老夫人的病已无法再治。

不久,毛老夫人去世,毛中堂因此怨恨在心(怪其事先未说明),找机会将李恩长贬至安徽宁国县。不久,李恩长因郁郁不得志而卒于任上。

李恩长死后,葬在老家大庙李西二里的高岗上,至今墓地坟头尚在。他的后人也以行医为生,医术精湛。他著有《遂初诗集》传世(如图),惜毁于兵火,但他的英名却在中牟民间不断传扬,他的传记也赫然立在中牟的县志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3786 2013-11-29 00:00:00 五 才子名医李恩长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