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场地有限 激情无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场地有限 激情无限
——记南阳路第三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体系的科学构建
之金水篇
让我们一起来加油
自编结艺操,融入校训,凝聚精神
合理利用操场,整齐站位

蔡元培曾说过,“完全人格,首为体育”。学校体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掌握运动技能,还能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近年来围绕“坚持多元、开放、综合的大教育观,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根本途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这一思路,逐步形成了以体育课堂、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大课间和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三位一体”的阳光体育运动体系。 郑州晚报记者 张勤 通讯员 杨晓琳 文/图

课程篇 阳光大课间提升学生体质

对于青少年来说,有足够大的运动场地是他们释放无限青春激情的基本条件。随着近年来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学生多、活动场地小成为城市学校体育发展中不可回避的困难。金水区南阳路第三小学占地面积5340平方米,运动场地2680平方米,目前在校学生1700余人,人均运动场地面积仅1.5平方米。而根据多年来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显示,该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逐年提升,成为金水学校体育“华丽转身”的一个缩影。

据学校负责人焦憬介绍,2006年以来,学校从大课程观的视角,按照“学技能——强体质——养兴趣”,将阳光体育运动的三大平台即体育课堂、大课间活动、体育社团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其中大课间活动的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学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被教育部评为阳光体育运动优秀案例,并作为全国6所特色学校之一作经验发言。2013年,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以该校大课间活动为案例,进行“城乡接合部小场地学校特色大课间典型案例分析与推广”课题研究。

学校设置每天上下午各30分钟的阳光体育大课间,纳入课程规划、列入课表,实施课程化管理。学校领导是活动安全检查者,班主任是活动组织者,体育、艺术教师是活动指导者,其他教师是活动协助者,全体教职工都是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保证了全体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时间,也使坚持体育锻炼成为全体师生的普遍价值观。

例如学校自编的“少年瑜伽”能极好地拉伸、锻炼身体的各个关节,简单易学,也适用于长期伏案工作的老师。老师们在活动中自发成为参与者和示范引领者,使大课间活动成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共享运动快乐的课程活动。同时,学校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创设“光荣小黄帽奖”评价机制,对在大课间表现优秀的孩子,颁发一顶小黄帽作为奖励和标志;每周还评选“大课间金牌班级”,每学期评选出“阳光体育冠军班级”予以表彰奖励,充分发挥了评价激励功能,调动了学生参与兴趣。

按照区教体局的指导意见,学校以春、秋、冬三个季节为基本框架,规定每个大课间都由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4个部分组成,上午大课间以体育活动为主,重点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下午大课间加入艺术元素,重点发展学生的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根据实际测量,每次大课间活动后,学生平均心率均能达每分钟140次以上,实现了科学有效运动。

特色篇 自创大课间活动形式凸显品牌化

在设置大课间活动内容时,学校根据师资力量、场地条件、传统特色等多种因素和具体情况,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特色课程有机结合,设置内容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使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形成了具有制度化、季节化和特色化的阳光体育运动特色。

解放了思想,就迸发了活力。

学校操场为纵深型,跑道一周只有150米、纵深70米,以前长跑采用大圈套小圈并排跑的方式进行,学生活动空间严重不足,而操场中间却闲置大量空间。同时,要调动全校学生从做操队形变为跑步队形,最少需要5分钟,占用有限时间,还容易发生冲撞。

经过反复教研、实际测量、精密计算,学校首创了“趣味O形跑”:做操完毕后,全体学生在保持原有队形的情况下,男生队向后转,和并排的女生形成一个纵深的“O”型,一个来回150米,跑5圈750米,达到了预期的锻炼效果,也确保了活动安全。

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区得到了广泛推广,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不仅解决了场地不足导致学生运动量不足的难题,而且有效地增加了运动量,达到了锻炼效果。如今,这些创新做法也已经在全省和全国部分地区得到推广,逐渐凸显品牌化。

文化篇 文化引领丰富大课间活动

植入了文化,就焕发了生机。学校十分注重依靠文化引领丰富大课间活动,例如自主创编的“结艺操”,灵感就来自校本课程《中国结·龙蒂花编制》,将轻巧简便的2厘米宽的红色皮筋首尾相接作为锻炼器械,模仿穿插编制中国结的动作进行艺术夸张设计,利用皮筋的拉伸性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肌肉,动作新颖独特,易学好记,又与日常学习生活联系紧密,深受学生喜爱。

负责人焦憬还介绍,大课间中例如拉伸练习、校园集体舞等一批活动项目的选定、技术支撑还来自于体育、艺术课堂。体育、艺术教师日常课堂教学中选定课间活动的项目,在体育、艺术课堂上进行技能教学,学生初步掌握技能以后,在大课间活动中进行练习、巩固和强化。然后,针对课间活动出现的重难点问题在课堂上解决。这样就形成了学生课上学技能,课间重强化,通过练习技能增强体能,技能体能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也通过这样的学科整合,促进了体育艺术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教研篇

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阳光体育焕发活力

不断提高教研质量,促进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是阳光体育运动不断焕发活力的重要保证。

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例,学校通过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体育课堂教学“六阶”教研法。一是开展课例研究,二是强化案例推介,三是开展“课堂教学大对话”,四是实施“精品课例研究”,五是开展“专题教研”,六是开展课型系列研讨。这些来源于实践的扎实的教研活动模式,有力地提高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学校现有的5名体育教师,近3年内荣获了国家级体育优质课2节,省级优质课1节,省、市级基本功比赛第1名各1次,还实现了“跳山羊”“背越式跳高”等久违的体育项目重返小学体育课堂。

除了提高体育运动的广度和质量,学校还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需求。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及教师特长,组建了“红结飞扬”啦啦操队、阳光田径队、小飞人篮球队等多个体育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体育技能不断提升、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得到不断增强。“红结飞扬”啦啦操社团多次参加国家级比赛荣获冠军,2012年4月作为中国代表队成员,远赴美国奥兰多参加世界啦啦队联赛,与世界各国强队同场竞技并挺进决赛。小飞人篮球队的建立也使学校过去一直薄弱的篮球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在2013年金水区篮球联赛中荣获第四名。

评价篇

积极培养学生的心性行为

焦憬认为,健康不仅局限在身体素质上,还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而阳光体育运动恰恰实现了这些。比如大课间中的“跳竹竿”游戏,有学生跳竹竿,就得有学生打竹竿。和跳竹竿相比,打竹竿趣味性低得多,体力消耗也更大,属于“付出”更多的一方,经历了争执、埋怨到理解配合,再到主动轮换打竹竿的过程,孩子们学会了理解,集体主义精神、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曾有学生家长在自己博客中充分肯定了学校坚持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做法,认为阳光体育锻炼了孩子的胆量,磨炼了孩子的毅力。中港校长专业发展促进会邓兆鸿副主席则认为,南阳路第三小学科学构建的阳光体育运动体系,对于学生心性行为培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兴致勃勃地在学校留下了“弘道养正”的题词。

目前,学校通过阳光体育运动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建设和提升文化品位的思路已经十分清晰。谈到将来,焦憬说,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深化内涵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部分,相比有限的校园,全体师生追求健康、享受快乐的激情将是无限的。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4600 2013-12-03 00:00:00 二 场地有限 激情无限KeywordPh——记南阳路第三小学阳光体育运动体系的科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