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S05版:社区报唠家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国式聊天更像“调查户口”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式聊天更像“调查户口”
不少人“打破砂锅问到底”
你会“见招拆招”吗?

不少人“打破砂锅问到底”

你会“见招拆招”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彼此并不熟识的人打了招呼之后,年龄、工作、户口、经济状况、家庭情况、是否单身、为什么分手之类的问题全部都要问到,有时甚至连句自我介绍都没有。聊次天就如同被扒掉一层皮,却又时常避无可避,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聊天。

对于这种“调查户口”式的聊天,你会“见招拆招”吗?今天我们就来唠唠和人聊天的这点事儿。

郑州晚报记者 赵柳影

实习生 谢君锐

参与方式:

拨打晚报热线96678,或@郑晚社区报,把你想唠的内容告诉我们。你也可以加入“中原二七市民记者群”,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唠唠家常,分享和讨论各自的家长里短,我们的群号是:223103264。或者把你想说的话传到我们的邮箱:zzsqb@sina.cn,期待你的声音哦!

事例1

“透露工作信息就像被人偷窥了底牌”

家住金水区的27岁叶先生就经常被人问到自己的工作问题,这其中不仅包括了他的亲戚朋友,甚至还有些根本就不认识的陌生人。叶先生说,亲戚朋友们经常会问,或许真的是出于关心,但他们往往没想过当事人心里是否真的愿意回答。

“每当被问到工作的时候,尤其是刚认识的陌生人,心里总会比较反感,因为我感觉透露工作信息就像被人偷窥了底牌。有时问的人会在心里给你打上一个标签,尤其是当自己的工作状况不甚乐观的时候,甚至还会让人以有色眼镜看待。”叶先生有些无奈的说,他不喜欢回答别人关于工作的问题。

“比如说我前段时间去外地找工作,火车上遇到些爱聊的大哥,就一定会问你做什么工作,如果还没工作,那你以前是学什么做什么的,简直比面试还详细。打听‘清楚’后再塞些无关痛痒的建议给我,有时候觉得和这类人聊天就是在做无用功。”叶先生说,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一般选择抓紧时间闪人,因为每次和他们聊天都有种被查户口的感觉,渐渐地就失去了聊天的兴趣。

此外,有些人喜欢在酒桌上谈事情,而一桌人聊天时,工作情况无可避免地会被问到。关于职务的打探只是铺垫,待你听到“哦”一声之后,对方就开始旁敲侧击地打听对自己有利的部分、业务关系、优惠权利,“那以后靠你啦”“那这块我就找你啦”这类的说辞便接踵而至。“这种酒桌上的聊天更加不靠谱了。”叶先生说。

事例2

“我的情感生活不是你们的谈资”

除了爱打听工作上的事情,感情婚姻生活也是大家最爱调查的另一话题。

家住管城区的严女士今年24岁,大学毕业不久,目前工作也还算稳定。但由于到了适婚年龄,亲戚朋友天天围着她问有没有男朋友。

“上学的时候,家里人都怕我们早恋,结果大学一毕业就追着问怎么还没有男朋友,想想都觉得矛盾。”严女士说,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难不成男朋友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见面就不停地问,但碍于都是亲戚,也不好说什么。

严女士说,现在面对亲戚朋友的“质问”,关系不好的就一笑置之,关系好的就应付两句,说“知道了”、“正在找”,自己都觉得很可笑。

而家住秦岭路的林女士今年31岁,自称是女强人,工作占据了她大部分的生活。逢年过节,林女士难免要走亲访友,经常被问到“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结婚”这一类的问题,林女士感到既无奈,又颇有压力。

“上学的时候交过一个男朋友,分了之后就拼命地忙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再谈恋爱,更别说结婚了。”林女士谈起自己的情感生活颇为唏嘘,谁还没有个不能说的秘密,说了就要遭人议论。“我的情感生活不是你们的谈资,问得烦了也会发脾气。”

林女士毫不避讳地说,平常工作任务重,忙着忙着就这么剩下来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眼光似乎也越来越挑剔。而面对周围人有事没事就聊到结婚的问题,林女士更是提起来就头大,“我真的很烦别人一聊天就往这方面问,我觉得这是个人隐私问题,但很少有人会注意这一点,被问一两次也就算了,逢人就被问,每天应付几十遍,谁能不烦呢!只是希望父母家人可以给我多一些空间,不要逼得太紧,支持和关怀远比‘催婚’有意义得多。”

■你一言我一语

工作、婚姻和家庭,“中国式聊天”经常是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么,市民和网友们又是怎么看待“中国式聊天”的呢?

家住花园路的姜女士说:“陪孩子上外语课,在大厅等候。旁边坐着两个老太太和一个年轻妈妈,听她们聊的架势肯定原本不认识,但就在这一个多小时内,那位年轻妈妈已经被问个底朝天,连她爷爷当年是地主的事情都已被老太太了如指掌,这就是中国式聊天。”

网友“smile_微笑向暖”也有同感:“读书时问成绩排第几,刚毕业时问找到工作没,工资多少,毕业一两年后问有对象,为什么还没对象,恋爱的问什么时候结婚,结婚的问有孩子没……这是我从小到大长辈们对我的问话,回答的结果稍有不如长辈们所想的,就会遭到轮流教育。”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理解。“其实,有些时候,亲戚朋友问问你的情况也许只是因为长久不见面,没话找话说。不然他们能跟你聊什么?谈理想抱负还是聊柴米油盐酱醋茶?不说话又会冷场,至于你到底是什么状况,别人也不在乎,转头就忘了。”网友“胥二月”说。

网友“鹤舞”也有同感,“按理来说,这些问题如果不是父母至亲提出的,真的很不礼貌。但是中国式拉家常并不排斥这种问题,其实含义跟‘吃了吗’差不多,问这些的人大多并不是真的关心这些,只是个过场话,大可以打个马虎眼,呵呵而过。”

调查&观点:“见招拆招”或有奇效

英国人喜欢寒暄天气,而中国人则习惯用一句“你吃了吗”来做开场白,生活在这个挤满了人类的星球上,我们要用语言来和他人达成联系。于是,聊天找话题就成了居家旅行的必备技能。许多人显然在找话题这点上没有天分,话题兜兜转转,总会有一些人把话题的触角伸进他人的隐私。

在某媒体关于“中国式聊天”的调查中,大家认为被冒犯的三个问题分别是——“每月挣多少银子?”“两口子幸福吗?”“你干什么的?”(排名分先后)。可见,工作和家庭是最隐私却也最容易出现在“中国式聊天”当中的。而72%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遇到这些问题,仅有3%的被调查者从来没有被问到这些问题。另外,34%的人认为通常是同事间会问这些问题,选择同学、亲戚的分别占32%和28%,而有6%的人甚至选择了陌生人。

这样的人们通常问的都是外在而非内心。这样的聊天顶多算是蜻蜓点水,根本聊不到人心坎里。如果想要交朋友,那么说话就要因人而异,并不是人人都喜欢透漏自己的工作,下次聊天找一些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比如爱好、美食、新闻等,说不定比“调查户口”效果要好得多。

如果再碰到这些问题,而对方又“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不妨见招拆招:穷追猛打型的厚脸皮毕竟是少数,当抛出“你挣多少”的问题时,发问的人也尴尬,你只用一句“挣得够吃”这类模棱两可的回答,便可委婉又有礼貌地结束这个尴尬的话题。对于询问职务的陌生人,则可以用一些另类工种去搪塞,即便被拆穿,也可以权当是玩笑来体现一把自己的幽默。而关系并不那么亲近的人把情感当话题,多数出于好奇心或者套近乎。对于这类人,一句“我过得很幸福”就会让她们收声。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4814 2013-12-04 00:00:00 三 中国式聊天更像“调查户口”KeywordPh不少人“打破砂锅问到底”
你会“见招拆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