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5版:新密播报 城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座小动作 温暖一颗心
新密读书氛围浓
唢呐特技濒临灭绝待传承
退休教师心系村民
修桥铺路备受称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唢呐特技濒临灭绝待传承
唢呐手李喜增

杨树冲是新密市白寨镇三岔口村的一个居民组,该组70余口人,男女老少都会吹唢呐。组里不少人更是以吹唢呐为生,组成了嵩岳山区、郑州方圆几百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响当当的杨树冲百年唢呐团。李喜增就是从杨树冲走出来的一名唢呐手,现在的他凭借着精湛的唢呐技艺,成为杨树冲百年唢呐团的“台柱子”。

新密播报 王颖 文/图

勤勉的唢呐手

44岁的李喜增幼年起就跟着父亲李福辰学习吹唢呐。“家里周围都是沟,我有个固定的点儿,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抱着我的唢呐去练习。”

20岁时,李喜增从哥哥手里接下了唢呐队,队里大都是比喜增年龄大的人,但由于李喜增出色的唢呐技艺,大家也都愿意跟他干。

随着李喜增名气的增大,他的生意覆盖了周围几个郊县,那时交通还不发达,冬天一下雪,只能徒步到周边村县。

李喜增的媳妇张爱玲现在还记得1994年那场大雪,她跟丈夫还有几个队员一路吹着乐器步行了20多里去迎亲。“走了一路,不知道摔了多少跤。有时候也不想去,但是老一辈的规矩,一定要守信用,咱不去让人家临时去找人!”

唢呐音量大,常年吹唢呐,导致李喜增的听力大幅下降,但李喜增还是热爱唢呐。一拿起唢呐,平时看着木讷的李喜增顿时神采飞扬。看过李喜增吹唢呐的人都说,他在吹唢呐时整个人都不一样了,音乐、表情都特别能感染人。

创新唢呐路

这些年流行西洋乐,唢呐队的生意比不上以前。“如今光会一门手艺不行了,得全方位发展。得有创新,才能走得更远。”因此,李喜增自学了唱戏、小品,还有婚礼主持。“这些看得多了,自然就都会了,一场演出,我能顶好几个节目。”

唢呐吹起来容易,但是能吹出花样的不多。请李喜增去表演的,大都是冲着他的唢呐特技去的。每次演出开场,李喜增一定会吹一段特技烘托气氛。鼻吹唢呐,顶碗吹唢呐,“竖獠牙”(带着长假牙吹唢呐),笑脸吹唢呐,这些特技对于李喜增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后来,李喜增专门编排了一个唢呐特技的节目,中间还穿插了魔术、小品等。一个节目下来有10多分钟,其间换哨子、换唢呐都要七八次,李喜增都是一气呵成。

百年唢呐团

据《新密市志》记载,杨树冲所处的沟叫弹唱沟,是轩辕皇帝和文武大臣娱乐的地方,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娱宴”。此后,村里一直住着一支姓李的乐队,专为婚丧服务。

到了清末,李姓乐队里就剩下一名无儿无女的老艺人。为了将吹唱的手艺传承下去,老艺人便利用闲暇时间教邻家的一名十几岁的孩子李收吹唢呐。李收也勤奋,一有空就练习。老艺人去世后,12岁的李收成了近百年来杨树冲唢呐团的开山鼻祖。

李收就是李喜增的二伯,喜增的父亲李福辰8岁便跟着二哥李收四处表演。“父亲在世时,就爱跟我讲他们年轻时一起吹唢呐的经历。那时二伯他们组成了杨树冲儿童唢呐团,周围县市有不少人都请他们去演出。他们辛苦地跑活,饥荒年代养活了我们一大家子,不容易啊!”

如今,领队的唢呐人都已上了年纪,年轻的唢呐手也因生计问题放弃了唢呐。杨树冲的唢呐团往后该往哪儿走,李喜增很是担忧。“我就怕老一辈的东西到我这儿就没有了,惭愧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7773 2013-12-12 00:00:00 四 唢呐特技濒临灭绝待传承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