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经济新闻创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七口之家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闺蜜”合伙做生意,半年分道扬镳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七口之家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个和谐的四世同堂家庭。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11岁。在这个大家庭里,有法官、教师、机关干部、军人,由于全家人的共同努力,成为左邻右舍效仿的榜样,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感到骄傲。唯一的第三代“传人”张劼女士说:“我这个四世同堂的一家人,为人处世、高尚品行、正确的工作态度及生活观等,仍将继续在血脉中延续并发挥着‘正能量’。”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幸福梦想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社会细胞。家庭和睦,尊老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家庭的出现,同时又推动着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夫妻间相亲相爱,共同进步,婆媳间互相关心,胜似母女,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长辈言传身教成就了“楷模家庭”

“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其实人员并不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们夫妇和一个女儿,共7口人。”张劼向记者解释道,她的父母都是国家干部,母亲是老师,父亲在法院工作,当时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就要了她这一个女儿。而张劼也只有一个正上小学的11岁的女儿。“我觉得我们的四世同堂可能是人口最少的家庭之一了。”张劼笑着调侃道。

然而,这个家庭四位老人的为人处世,却时时处处影响着孩子和邻人。

爷爷奶奶能做主时,这是个善良的家庭。村子里有一个老太太,很早就没了丈夫,唯一的一个女儿还在外地工作,于是,这个家庭就让她住在自己家里,一住就是几年,直到她女儿把老太太接走。这件事,曾一度在村子里被传为佳话。

到了爸爸妈妈做主的年代,这是个助人为乐的家庭。隔壁邻居家住的是两个双眼视力几近为零的老兄弟,生活起来极不方便。于是,家庭成员就主动给他们揉面、蒸馍,在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上帮他们。

张劼选择了军人做伴侣。军人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牺牲,特别是与火魔打交道的消防兵。为让爱人安心服役,张劼任劳任怨不拖后腿,在2005年和2007年,两次获得了“郑州消防十佳军嫂”称号。

“其实,都是因为从爷爷奶奶那里传下来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德。我们能对外人这么好,对自己家里的人还能会不好?”张劼说,这就是她们家里的传家宝,还会传给女儿及下一代。

比儿子还亲的“好女婿”

张劼眼中,爷爷奶奶一生勤劳持家善良待人,爸爸妈妈一世为人师表,替国家替他人着想。她的爸爸曾在“文革”中被人诬告,但“出来”后并没对这个人打击报复。妈妈退休前是校长,现在以辅导11岁的外孙女为乐,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的幸福家庭里有一件事最让我自豪。”张劼说,前几年她的妈妈生病住院,因她当时工作较忙,丈夫就利用中午12:00~14:00这两个小时的时间,从工作单位匆忙来到医院陪伴岳母。母亲出院后,还要继续复查,以至于医院的护士和医生都以为这是母子俩。

有一次张劼的丈夫临时有事没法陪伴岳母来医院,医生就随口问“今天兵儿子没有陪您来啊?”老母亲却自豪地说:“那不是我的儿子,那是我的女婿。”

不给孩子添负担惹麻烦,是这家“传”下来的另一个让人感动的美德。张劼说记得最清的是,有一次快90岁高龄的爷爷身体不舒服了,就自己去看病,拿药吃,看眼睛、治疗牙病也不通知家人陪同。

孩子“埋怨”老人生病了也不告诉一声,老人的理由是:孩子都有工作,不想给他们添麻烦,让他们分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8235 2013-12-13 00:00:00 五 七口之家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