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井底人“别给政府添麻烦”的言外之意
不应限制社区矫正者的“被采访权”
1217jnbb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井底人“别给政府添麻烦”的言外之意

■街谈

“北京井底人”王秀青,为省房租供子女读书住在供热井里。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起巨大的反响。社会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最新的好消息是12月10日下午,“井底人”王秀青与北京城市学院签订了劳动合同,正式成为该校后勤部门一名员工,除了每月3600元的稳定薪水和社保外,他还搬进了学校为他安排的宿舍。

“从井下搬到地上了。”王秀青说他很高兴,人们也替他如今的生活改善感到开心。但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采访时,说出的一段话却耐人寻味——王秀青在井底生活了十年,他从没主动申请过农村低保。在被问及为啥不去申请时,王秀青说,老找政府也给别人添不少麻烦,“感觉我没本事,给政府好像带来很多不体面。我媳妇就说别找了,别给政府添麻烦。”(12月16日央视)

质朴的王秀青,正是千千万万普通进城务工农民的缩影。他们背井离乡,怀着给家人提供一份生计的卑微愿望来到大都市。且不说,大都市给他们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摩天高楼的高耸入云,不是灯红酒绿的繁华炫目,而是生活的艰辛,就是那想回却回不去的家乡,也总是在梦里才看得清楚一些,乡愁总伴随着故乡的贫瘠萦绕四周。

王秀青称,一直没主动申请过农村低保,是因为“老找政府,怕给别人添麻烦。给政府带来不体面”。这里面的潜台词不难读懂,老实人“王秀青”之所以会留下“给人添麻烦”的印象,估计要么是自己曾想找政府帮忙,却遭遇门难进、脸难看的机关作风,碰了一鼻子灰;要么是他曾听周围其他人,谈及过类似经历时,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总是在个别小地方、小机关,总有一些手上有些“小权力”的人,把自己当成了“大衙门”,给民众脸色看,用官僚作风给群众添麻烦。最新一起事件是,一位自称大学刚毕业的网友发微博称,日前其在安徽阜阳市临泉县公安局老集镇派出所办理户口补录时,竟遭遇该所一位民警索贿。可见,为难民众,谋取私利,已成为个别办事机关的工作模式。试问,如果没有微博曝光,没有上级机构介入,是否仍有很多“老实人”白白吃了哑巴亏?这样的事情多了,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就不去“给政府找麻烦”了。

自从去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之后,各地陆续开展了转作风、树立机关新形象的工作。实施一年来,也确实卓有成效,类似给群众“添麻烦”的行为陆续减少。但从“井底人”从未申请过农村低保及类似的事件中能够看出,一些地方政府工作中可以查缺补漏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让贫困群体“应保尽保”,为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提供帮助等。

体面的政府,应该是让群众感到贴心的政府。对于公民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予以解决;按照政策规定,关心群众的“麻烦”,及时提供保障。只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找政府办事当成找麻烦,并能在办事过程中得到了尊重和帮助,这样的政府才符合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意,才是践行了“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核心理念。

□刘晶瑶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9062 2013-12-17 00:00:00 二 井底人“别给政府添麻烦”的言外之意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