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娱乐牌档 上一版3  4下一版
焦雄屏对话徐峥:先把饭吃饱,再谈输出海外
p3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焦雄屏对话徐峥:先把饭吃饱,再谈输出海外

“焦雄屏纵横影坛30年,素有“台湾电影教母”之称,更是华语电影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推手,堪称两岸三地四代电影人共同的良师益友。由她来邀约国内外知名电影人、文化人深度对话中国电影,从大视野看电影,从大文化谈电影,为观众与读者开启未曾触及的电影视界。

《泰囵》之后再思索:票房神话?成功范例?都是曲解

本期要点《人再◇途之泰◇》(以下简称《泰◇》)在上~个贺岁档狂收12.6亿元票房,刷新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也让首次执导电影的徐峥收获鲜花与掌声。焦雄屏日前与徐峥进行对谈,回头对《泰◇》的“奇迹”与得失进行回顾,同时也对现阶段中国电影形势进行爬梳。徐峥的成功原因是什么?他自己也有~番见解。

A

《泰◇》“踩到地雷”“12.6亿这个数字的形成,需要一定条件”

焦雄屏:徐峥导演,大家都很纳闷的一件事,您算是电影界比较新手的人,第一部就破了10亿,总票房12.6亿;观影人次是3900万,《阿凡达》在中国是2764.5万人次。别人兢兢业业弄了几十年电影,包括《阿凡达》的导演,拍了三十几年的电影,然后您一出来,就一步登天上了青云,您觉得什么原因让您这么成功?

徐◇:原先一直在做一个演员。做演员其实是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做了,在学校里面演舞台剧,所以我从事这个行业也已经有30多年。(焦雄屏:那时候就立志了?)没有。我觉得,那个时候与其说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还不如说这个职业选择了我。(我)正好是被老师抽起来,去演一个独幕剧,就是小朋友的那种独幕剧。

焦雄屏:老师也发现你有(表演天才吧?徐◇:不是。那时我只是长得比较圆,讨人喜欢,结果一演就把上海各个区少年官的剧场全部演遍了。我对剧场是很熟悉的,各种剧场、各种后台、各种舞台是什么样、观众席是什么样,我都很熟悉。现在回过头来想,我感觉自己很早就跟观众在一起了。

焦雄屏:就是说您30多年来,其实都是非常直接地跟观众有所联系?(徐峥:对。)这跟舞台剧的特性当然有一定的关系。

徐◇:舞台剧,特别是偏喜剧一点的,事实上在剧场里一直在进行能量的传递。你在舞台上什么样,观众这时候什么样,哪怕有时观众没任何反应,是安静的,事实上也能够给你传递能量。你知道什么时候他是注意力很集中的,聚焦在你身上;什么时候他开始有一点涣散了,那个时候你可能要提一点什么。所以我觉得对于我(有帮助)。

焦雄屏:这种长期训练,对你创作《泰◇》有帮助吗?

徐◇:之前演所有的舞台剧,包括演电视,对于我后来第一次来做导演……我所有的经验全部来源于之前所有的(经验)。我不是从电影学院学了电影,也不是因为特别懂摄影,或是特别懂画面,才进入电影这个行业。我进入电影是因为我对戏剧的喜爱。电影、电视、舞台剧,只是形式有所不同,核心其实一样,都是在讲人的故事。

焦雄屏:就是说基本上,您认为成功的因素里,不管是哪个领域,基本上都是在戏剧性本身这件事,还有您长期对观众直觉性的认识?

徐◇:这是我这里的原因,还有一个外在原因———其实我好像是那个踩到地雷的人。事实上地雷早就埋在那里了,只不过我踩到了那里,结果爆炸了。

焦雄屏:你这样讲,大家每个人都想也去踩一下那个地雷,就可以踩到12.6亿。

徐◇:这个数字的形成,其实需要一定条件:需要有一定的观影人次;需要大家对这个题材的接受;需要整体的宣传、营销和传播,需要在一个合理的档期;需要有那么多的银幕数;需要有那么多家影院;需要在那个时间内,可以完成那么多次的重复观影……它是所有这些元素加在一起,共同创造的那个数字。我觉得那不是我个人创造的,我只不过是提供了(产品),水到渠成。

焦雄屏:到了您这边,“踩到那个大地雷”。徐◇:对,我只是提供了一款产品,这款产品,引爆这样一个现象。我更愿意说: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的成绩。我甚至不想说它是奇迹,是因为我觉得马上就会有15亿甚至20亿的电影出现。我们(观众)其实已经有那样一个需求,但产品本身还没有办法去满足需求。像《泰◇》这样的电影,是回到起点来满足一些基本的需求,一旦完成了,就会有一个爆发。所以只要提供的那款大众消费产品对的话,马上就会有20亿……

焦雄屏:您讲的这(,包括观众基数也好,银幕数也好,观众的成长也好,都是这10年来的发展。其实过去我们都不会这样讨论电影,在产业这个基础上(讨论)。中国电影的确到了一个改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您的出现当然引爆了一个大的现象,不是奇迹是踩到地雷也没关系。

B

焦雄屏:您觉得中国电影现在缺什么?缺制度?缺人才?缺故事?缺成熟的观众?

徐◇:我觉得最缺的还是制片人和编剧。焦雄屏:我的看法跟你一样。

徐◇:我说的制片人概念,不是原先拍电影的制片主任的概念。制片人是一个概念的发起人,是连接产品和这个行业的特殊的人群。事实上,他们的产出来完成了整体行业的拼图。比如说像《泰◇》,我的思维其实一直是站在导演,同时也是制片人的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

焦雄屏:其实您不是制片人。

徐◇:如果换成其他制片人,也许还不能够合我的意。事实上,我认为我在制片方面的能力比导演方面的能力要强。至于编剧的问题,我们很多导演认为我们技术很落后———但我认为这不是核心问题,核心问题是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故事的问题。其实是编剧的问题。以我自己的感觉来讲,中国的观众是很愿意看自己的故事的。如果我们有更多的编剧,更多的制片人,掌握了制片技术和编剧的技术,才能真正把东方文化里的价值放到里面再输出去。

焦雄屏:这个核心价值的问题,您怎么看?我觉得中国的比较混乱。

徐◇:我认为您说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如果东方的文化要◇起,所谓文化人应该有责任去挖掘我们东方的内容。只是我们那些真正懂得文化的,一些艺术家、文学家,或者一些知识分子,还没有通过电影的方式,还没有加入到电影的行列来。

焦雄屏:大伙一定不会想到您其实是有非常严肃的创作心态的人。我也听人说过,人家说晚上去唱卡拉OK,你说不,回家写剧本。

徐◇:没有,我经常唱卡拉OK。

焦雄屏:有没有机会我们这种比较代表中国或是华人的一(语义系统,或是价值观,透过比较好的产业平台,跟刚刚你讲的很严肃性的问题(结合起来),就是好的故事。

徐◇:我觉得我做不了这个事,因为我读的书太少了。有很多年轻人很爱电影,把学电影或拍电影当成很崇高的事业或职业,可我认为,电影没那么伟大。它只是一门艺术形式,要看你表达的是什么东西。

焦雄屏:其实最后是创作者后面的心灵。徐◇:是的。我们在电影的表达上面,我觉得仍然趋于文学性。这没问题,但从这门艺术的特色来讲,我总觉得还少了一步,是特别基础的:金字塔底下的那一层,就是解决观影问题,就是观众为什么要来听你的这个故事,和他有关系的那个部分是什么?好莱坞解决这个问题差不多用了100年。他们先解决的是非常非常普遍意义上的———先得把娱乐价值完全都解决了。

焦雄屏:所以您在讲一个比较大的,文化的好莱坞的产业史,从基础开始?

徐◇:类似于有100部《泰◇》那样。(焦雄屏:我懂你的意思。)大家都是这方面的需求,先把饭吃饱,然后(才)有类型划分。

焦雄屏:是,您讲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在研究好莱坞时,非常重要的一个里程史。在我看来,这是您最希望中国电影发生的一个蓝图。

徐◇:焦老师,您知道我为什么会要提起这个,为什么不说我们也可以像法国电影、意大利电影那样子?因为中国受众群足够大,如果形成中国电影的产业,它足够去跟好莱坞抗衡。这是我们可以输出东方文化的机会。有好的体系,有好的路径,我们就应该去学习。同样,如果从决策者或者是从上层来讲,仍然应该给艺术电影一些更多的空间。不能因为它小众,就把它消灭死,那没有其他的启发和可能性了。这个形态会保护创作者以比较好的心态去找到自己的选择。你在意票房,主题就必须是受众面更大的一个群体,主题必须是俗的。俗并没有什么,难的是要做到通俗,在里面能够“通”。通俗里面也是可以传达正能量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29612 2013-12-19 00:00:00 四 焦雄屏对话徐峥:先把饭吃饱,再谈输出海外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