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听过一位教授的讲座。教授说,人和老鼠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把知识一代代传播下去,后者不能。一只老鼠或许很聪明,能识别耗子药、铁夹子等,但它的经验无法被广泛借鉴。你不可能让一只老鼠拿个粉笔给其他小老鼠讲解防害秘诀。这只老鼠死了,其后代还得自己摸索,从头再来。而人类的知识积累,则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曾对此深以为然,后来却发现也有例外。《淮南子》中记载,宋景公让一位弓人造弓,九年而成。造成后这位弓人将弓进献给景公,回到家里三天后就死了。有人说这是造弓人的心力全都用在弓上了!后来,宋景公用此弓射兽,弓矢穿过西霸山,一直飞到彭城的东部,射中一块石头,箭身没入石中,连箭尾的羽毛都隐没不见。功力之大,空前绝后。我想,这种制弓技术若传习下来,是否会大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与此类似,张衡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具体构造如何,根据什么原理制成,怎么使用,均不详。《后汉书》上说它很牛,曾准确预测过一次地震。后来,有人根据记载制成一个赝品,但只是个摆设,再无成功案例。三国时,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可代替人力运输粮草,据说很先进。先进在何处,后世所知亦不详。鲁班造成可以飞翔的木鸢,载人飞行数十里,比飞机还神奇。我们的祖先似乎发明过很多好东西,但都莫名其妙地失传了。 我分析了一下,记载中的各类巧技之所以没能发展成常规的用具,转化为生产力,原因有以下几点:1.根本就没这么回事,完全是古人想象的,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向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2.完全不实用,只是花架子而已,因某种需要被夸大了功效;3.交通、信息不畅,巧技没来得及传播和转化,就因天灾人祸消失了;4.被大规模的战火烧毁了。 还有一种可能:我们的祖先对技术的偏见。他们喜欢谈经邦济世的大道理,指点江山,辩论形而上的哲学,而把巧技统统贬称为“奇技淫巧”。不以为荣,反以为耻。当年英国使者拜见乾隆皇帝,给他送来西方的钟表、火枪等,这位皇帝和他的臣下非但没目瞪口呆,而且非常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奇技淫巧嘛,俺们祖先早就会啦。结果,他的后代子孙挨了一顿顿狂揍,直至亡国。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