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 足球城的足球都在骨子里 巴西的足球文化并没有流于表面,在圣保罗市中心区域,你很难见到一座球场,即使打开谷歌地图,也无济于事。而唯一能感受到足球元素的,就是酒店外面挂上的世界杯指定酒店的标牌,以及“屌丝们”身穿的球迷服,因为白领终究还是要穿得比较整齐去上班的。 足球是生活必需品 圣保罗的足球场地大多还是在城市边缘,这和巴西其他城市一样,只有里约热内卢稍有不同,在里约热内卢的月亮湾海滩上,布满了沙滩足球场和沙滩排球场,不过标准的草地球场,同样还是要走到相对偏离中心区域的地方。虽然无法统计,但是从肉眼看来,市中心的教堂,要远比足球场多。 但巴西的足球文化是深深地镌刻在巴西人心里面的,而不是在运动场。 “虽然巴西人生活自由,但是物价很高,大多数人还是需要工作的,所以大多数的球场不可能集中在白领工作的区域,而是在社区、工厂等地方,比如到周末或者是闲暇时,约上一些朋友去踢球。”李先生说。 安信地板是这次健力宝明星队重返巴西活动的一个赞助商,董事长卢伟光在巴西开设了木材工厂,在工厂里面修建了一座草地灯光7人场,卢伟光说这样修建场地,有助于招工:“每个星期五,我都会提早让工人下班,他们就会在这里踢球,踢完球就在旁边的餐厅区域吃烤肉喝啤酒,这符合巴西人的人生观。” 采访当天,卢伟光找来当地的足球好手,和工厂工人一起与健力宝球员比赛。比赛间隙,工厂附近的小孩子也赤脚在场地内上演了足球好戏,这些只有四五岁的小朋友,踢起正规的5号球,丝毫不比国内足校学生逊色,甚至有小孩子充当门将时进行的扑救,看起来也十分专业。 从某些角度来说,巴西人对足球的感觉,和中国人信手就能够发出乒乓球旋转球很像,从3岁到80岁,即使不是足球运动员,也能下场比画比画。“所以巴西人的足球叫国球,没有任何值得质疑的地方,他们骨子里面就有足球的精神在,即使不踢球,也爱足球。”卢伟光说。 时常极端的球迷 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定义,巴西人大致上分两种,足球运动员和足球迷。 圣保罗州人口总数为4300万,混迹巴甲的老牌俱乐部有圣保罗、桑托斯、科林蒂安和葡萄牙人,其中豪门科林蒂安有着位于巴甲前列的3000万注册球迷,桑托斯、圣保罗都有数百万拥趸,而在里约热内卢,弗拉门戈则为自己旗下3500万球迷承载着种种荣耀。在萨尔瓦多的大型购物中心里,有球迷商店的店员告诉记者,在巴西销量最好的球迷服就是科林蒂安和弗拉门戈的,弗拉门戈的球迷服甚至在西北的玛瑙斯地区和印第安州,都能保持畅销。 在球迷眼中,除了自己所相信的宗教,球队算得上是他们的第二信仰,在2002年弗拉门戈曾陷入降级危机,当时有大批球迷赶到教堂,希望上帝能够保佑弗拉门戈免遭降级厄运。 不过,除了求神,每年巴甲联赛尾声的球迷冲突,总是能惊动当地媒体。在记者走访巴西期间,恰逢巴甲最后一轮,其中一场巴拉纳竞技对阵瓦斯科达伽马的比赛,成为当时媒体滚动关注的对象。那一轮比赛,排名第三的巴拉纳竞技5∶1大胜瓦斯科达伽马,虽然达伽马的胜负已经不能左右球队降级,但是球迷还是无法保持理智。电视媒体的体育新闻几乎每一节都在播放现场拍摄到的球迷冲突录像,一名巴拉纳竞技队球迷被达伽马球迷用铁棍多次击打头部而遭受重伤。现场的防暴警察并没有及时制止球迷之间的骚动,而是在冲突过后,小心救起受伤球迷,等候直升机送往医院救治。“球迷冲突在巴西是常见的事情,不过这一次显然有些严重,警方已经锁定了使用铁棍袭击受害者的两名瓦斯科达伽马球迷,会对他们做出传讯及起诉。”当地媒体介绍称,“这已经涉及了刑事案件。”拒介绍,巴西前总统卢拉在任期间,特别签署了《球迷权益保护法》来严惩球场暴力事件。在上世纪90年代期间,巴西球场暴力甚至涉及枪支械斗,现场观众人数因此骤减,在2003年出台这项法律旨在确保球迷的合法利益,同时吸引球迷回归球场。 球迷的热情并不都是电视报道中的那两位那样过激化的。当记者在最后一轮前一天参观位于萨尔瓦多市的新水源球场时,不少巴伊亚队球迷带着一家大小赶到现场购票,第二天,他们将迎战“天体之王”孔卡下赛季的主队弗鲁米嫩塞。有巴伊亚球迷见到记者在售票处参观,指着自己和儿子身上的球衣告诉记者:“支持巴伊亚,不要支持维多利亚(注:维多利亚是萨尔瓦多市的另一支老牌球队)。” 随后,记者准备在商场购买一件巴伊亚队球衣,向店员确认主客场颜色时,一名女球迷对记者说:“球衣没有主客场之分,每一件都是主场。”事实上,在巴西街头,同一支球队的支持者,并不会都只买主场球衣,就算是巴甲的主场比赛,球队也会经常身穿客场色作战。而在体育场周围,小贩用绳子连起两棵树,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仅售30里亚尔(约合人民币77元)的盗版球衣,无论什么颜色的队服都一样受欢迎。“主客场都一样价钱。”小贩说。 南都供稿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