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T05版:开往春天的地铁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28日是郑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的日子,恰逢周末,这也给了很多人一个绝佳的理由:坐地铁逛郑州去!记者在民航路站采访时发现:前来乘坐地铁的乘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凑热闹”的!掏出手机拍个照发条微博微信:咱郑州也有地铁了!脸上洋溢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新奇。在离家最近的地铁站上车,要到哪里不确定,目的就是想坐下属于我们自己的地铁。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徐智慧/文 周甬/图 地铁开通之花絮 1975年坐了北京地铁 如今感受下家门口地铁 11点45分左右,民航路站地铁入口处的闸门打开了。市民王清丰和老伴朱桂兰家住北环,早上一起床,就给在民航路附近居住的女儿打电话,让女儿带着一起乘坐地铁。王清丰说,他1975年到北京出差坐过北京的地铁,当时他想都不敢想郑州也有一天通地铁。“现在的郑东新区和上海没有什么区别,以前坐北京、上海的地铁,现在一定要坐坐家门口的地铁,和女儿到郑东新区逛一圈。”老人兴奋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 过闸机小插曲 儿子过去了爸爸被挡在外 在自动闸机前,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张先生带4岁的儿子体验地铁,买了一张单程票。在自动闸机前刷卡,儿子先过去了,张先生却过不了闸机。工作人员说,像这种带小孩的乘客,如果小孩不需要买票,就需要大人小孩一起快速通过,一张票是不能同时刷两次的。 还有人买了单程票,只坐了一站就下车了,工作人员说,像这种情况,还可以接着乘坐地铁。 自行车+地铁 快捷又方便 相对于很多没有目的的上车,王梦圆可谓是“有备而来”。骑上自己的小自行车,5分钟的时间就来到了民航路站。把自行车停在地铁入口的停车处,王梦圆就直奔自动售票机。“我家就在这附近,骑自行车5到10分钟就到了,今天要到西流湖站,亲戚家在那边,今天去亲戚家做客。”王梦圆说,如果说坐公交车去太慢了,这种自行车+地铁的模式,非常方便,也特别快。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自行车或者电动车+地铁的方式以后将成为更多人的出行选择。 一线采访 卢雅聪 女 学生 市体育中心站—民航路站 感受:上街时间比原来缩短一半 “从起始地点到目的地只用了大约10分钟就到了,挺快的。”记者在民航路站碰到了在财经政法大学上学的卢雅聪,她刚从地铁站出来,来民航路站是和朋友一起约好了逛附近的商场。 卢雅聪说,她在郑州上学的这两年,交通不是太方便,每次出门都得提前一个小时,现在有了地铁,时间最少缩短了一半。“咱的地铁和北京的地铁坐着差不多,挺快的,地铁站的环境、秩序都挺好的,服务人员的态度也很好,直接地提升了郑州的形象”。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刘怡辰 吴华 女 市民 民航路站—桐柏路站 感受:感觉郑州的地铁跟民航路站站名一样“飞”一般的速度 “这个速度太快了,跟我坐的这一站民航路站站名一样,飞的速度。”平时少有空闲的吴华,一早就和住在民航路附近的朋友约好,一定要在郑州首班开通的地铁这天,好好体验郑州的地铁速度。 吴华说,她也没少去过北京、上海、南京,也曾艳羡不已,“可今天在家门口坐上了咱郑州自己的地铁,从民航路站到桐柏路站10多分钟的时间,感受就如站名一样,坐的不是地铁,而是像飞机一样‘飞’一般的郑州速度,太快了,这在地面是不可想象的。” 希望未来开通的2号线、3号线甚至n号线继续带给郑州人民更多的惊喜、期待。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邢进 张金叶 女 市民 人民路站一西流湖站 感受:地铁坐起来挺舒适挺快,再不怕堵车了 “自己今天是第一次坐地铁,感觉挺好的,很快,很稳。”周六下午1点多,记者在西流湖站出站口碰到张金叶拉着孙女刚下地铁出来。 张金叶说,她的孙女以前在北京坐过地铁,这次带孩子一起来体验咱郑州地铁的,孩子感觉咱的地铁也不比北京的差。“以前想带孩子来西流湖公园玩,乘公交车确实不太方便,现在好了,有地铁了,又快又稳,也不用在外面候车,真不错,等其他线路也通了,到郑州东南西北郊去玩就更方便了,再也不用担心堵车啥了!”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李俊艳 一线采访 李振成 男 退休老人 民航路站—郑州东站站 感受:82岁第一次试乘地铁 “地铁第一天开通,很想来坐一下,但用老年乘车证没办法乘坐地铁。”记者在民航路站碰到了家住21社区的李振成,他拿着一张50元的整钱正准备换零买票,这次来到这里主要是试乘地铁。 82岁的李振成说,一大早就来到民航路地铁站等开门试乘地铁,之前从未坐过地铁,主要是看看地铁是如何在地下运行的。“咱郑州也有了自己的地铁,之前老听说地铁,但是没感受过,这次非要感受一下。地铁站开门后,就迫不及待地进站,看到地铁的环境非常好,非常的清洁卫生。”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刘怡辰 梁连章 男 退休职工 紫荆山站—西流湖站 感受:地铁建设起点高,乘坐很方便 “太快,太方便了,再也不怕堵车了,我们从紫荆山站上车,一直坐到西流湖站,然后又从西流湖返回紫荆山。”在紫荆山站下车,记者碰到了同在这一站下车的梁连章老人。 65岁的梁连章是一位退休职工,为了在开通首日搭乘地铁体验,他带着5岁的小孙子坐了1小时公交车,特意从北环赶到紫荆山。梁连章说,在地面上走这么一趟,估计得一个半小时,搭乘地铁不过10多分钟就到了。 宽敞明亮的车厢,平稳舒适的运行,地铁乘客的礼让,地铁站点的高端大气上档次,都让梁连章老人一点挑不出毛病,“非要提点意见的话,就是希望咱的地铁能加快建设,让我们尽快在家门口就能坐上”。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邢进 蔡蓝群 男 退休老人 桐柏路站—医学院站 感受:庆幸自己有生之年坐上郑州地铁,尝鲜的感觉可舒服 “地铁内环境很好,尝鲜的感觉可舒服。”28日下午1点多,记者在桐柏路站碰到了刚下车的蔡蓝群老人。 76岁的他,除了走路步伐相对慢点,呈现的精神面貌一点也不老。蔡蓝群说,早就得知12月28日是地铁1号线通车的日子,他庆幸自己能在有生之年坐上郑州地铁,见证这座城市交通变革的历史时刻。“从桐柏路站坐到了医学院站,在医学院站参观一阵子后,又拐了回来,感觉地铁运行很平稳,环境不错。”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冉小平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