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9版:三大主体工作·城乡建设篇之综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郑州答卷”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郑重

专家点评

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谷建全:目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就等于抓住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就可以走活经济转型升级这盘棋。郑州市顺应国家、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通过推进城乡发展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城乡劳动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隔离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说明,郑州的成功实践,贯穿了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在郑州的成功体现;贯穿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选择;贯穿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性潮流,是因地制宜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成功表现。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部署“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工作时,强调了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体到郑州,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就是要顺应建设“现代化都市区”的规律与趋势,务实做好各项事无巨细的城市建设工作。

城市建设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契合市情和阶段特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市建设发展就能破解瓶颈、事半功倍,就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根基,就能为全市群众谋得最大福祉。即将过去的2013年,是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键之年。顺应规律,具体成效正进一步凸显。

一年来,从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建设,到保障性住房、四类社区建设,从畅通郑州、“蓝天行动”、积水点改造,再到众所关注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华丽起步——在城乡建设工作的方方面面,群众看见的和看不见的、群众关注的和未关注的,都有哪些具体成效?这些成绩的取得,多大程度上对应着“三大主体”工作关键之年的先期谋划与布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持续用好群众路线这一法宝,又有哪些具体方法与举措,值得深入总结与推广?

盘点经验才能推广经验,总结规律才能更好顺应规律。“城市建设”篇系列报道的刊发,目的正在于此。检视之下不难发现,得益于当初共识的达成、路径的理顺、工作推进机制的确立与完善,关键之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和城乡建设的系列奠基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并屡有突破,外界肯定、群众拥护、上下同心干事创业、共图发展的氛围愈加浓厚,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方方面面的工作,呈现出有目共睹的好趋势、好态势和好气势。

维护好当下来之不易的好趋势、好态势和好气势,确保全年各项工作圆满收官,更是为“三大主体”工作在来年完美收尾,打下扎实基础。所以,以“城市建设”篇系列报道刊发为契机,在进一步盘点经验、总结规律的同时,全市上下当进一步统一思想、凝神聚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更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更多顺应群众现实需求,继续践行群众路线这一法宝,真抓实干、务实重做、开拓创新,持续做好城乡建设各项奠基性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城乡建设各项基础性工作能够持续做好做实,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坚持“三大主体”工作格局,“三年行动计划”必能在“冲刺之年”顺利完成各项既定目标和任务,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建设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必会更近一步,一千万郑州市民亦将更多分享更上层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2907 2013-12-31 00:00:00 二 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