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变“专”的问题不能用钱私了
回望2013,多少感怀在心间
1231zywd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本”变“专”的问题不能用钱私了

■街谈

12月30日上午,首师大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此前媒体报道该校71名学生“本”变“专”的问题,该校表示,作为中介的北京致远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招生虚假宣传,给学校声誉造成极大损害。这批学生没有人达到首师大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媒体报道的“统招统分本科生”与事实不符,首师大将正式起诉该公司。首师大表示,出于维护学校稳定、维护学校声誉的大局,学校先行解决学员诉求。通过和学生的沟通,达成最终协议。这批71名学员中,有3人选择离开高等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他们每人获得8万元的补贴。其余68人每人获得7万元补贴,选择继续在中心学习,他们将于2015年1月获得正式的成人教育专科学历。(12月30日《现代快报》)

“本”变“专”的问题,不是钱的事情。首都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言之凿凿,称都是中介公司惹的祸。那么时间回溯到三年前,招生之时,学校难道丝毫不知中介公司的虚假宣传?更何况,这71名学子还在校园上课生活了如此之久,难道竟未能使相关负责人察觉分毫?眼下,木已成舟,校方却送来这份迟到的“告白”,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既暴露出首都师范大学在办学上存在严重的官僚作风,更折射出这71名学生问题背后的复杂。

从新闻上看,关乎这批学生的情况,首都师范大学可能完全知情。因为三年来,这71名学生虽承受着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住校外公寓,不能在图书馆借书,却没有人告知他们,不属于全国统招的本科生不能在此读书。而时至今日,学生们已经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活,眼看就要毕业,学校却忽然有了自揭问题的勇气。类似中介公司虚假宣传的问题,才被匆匆翻出。而所谓的“本”变“专”,赔一笔钱,似乎成了校方解决问题的善意。

但显然,71名学生荒废的三年光阴,拿钱买不回来。三年前,这71名学生的成绩,纵使上不了类似首都师范大学这一类的重点本科,读一个二本也完全绰绰有余。如今,校方虽然愿意赔钱,但已经打折的文凭,由“本”到“专”的跌落,又怎能让人放心?而更加值得讨论的是,从这71名学生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高校负责人权力之大,由“本”到“专”,似乎仅凭个别人的一句话,文凭的“私相授予”,更衬托出教育庄严感的陨落。

关于招生乱象的话题,最近频频被提及。此前,中国人民大学就被中央巡视组揪出自主招生腐败问题,引起全国关注。而受该案影响,有关高校招生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首都师范大学突然花钱私了,这种匆忙表态,更添欲盖弥彰的味道。显然,事已至此,不论这71名学生的问题,是中介公司虚假宣传,还是首都师范大学校方的有意疏忽,这种既成现实,早已超越了一所学校内部事务的范畴,需要更高级别的教育部门及司法机关的介入,沿着法治的轨道,以尊重现实的态度,还学生一份公平,给关注此事的公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晚报评论员 杨兴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2992 2013-12-31 00:00:00 二 “本”变“专”的问题不能用钱私了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