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4年的中国经济会怎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半个月后,传闻中的几项宏观经济预期目标大抵可勾勒出明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的主导方向。 记者采访多位权威专家分析,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通货膨胀控制以及进出口增长等几项指标的预期目标值有可能与2013年预定目标看齐或略有下调,即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还将维持在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则可能在3.5%左右;预计全年M2增速在13.5%左右。 同样的目标数据,内涵不同。按照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2014年重在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的关系。 如何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新年伊始,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发表在《求是》杂志的文章指出,当前7%~8%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合适的,既能给结构调整适度压力,又能为企业转型提供空间,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2014年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成为政策导向。此前,权威财政专家透露,中央代发地方债的规模有望在2013年3500亿元的基础上再增加500亿至4000亿;2014年全年有望安排财政赤字1.35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9500亿元,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 货币政策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权威专家分析,2014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有可能与2013年13%左右的水平看齐。 稳增长VS调结构: 7.5%是最佳平衡点? 如何理解“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关系,成为观察2014年宏观经济走向的重要风向标。 王保安认为,首先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国民经济‘停车检修’的代价是无法承受的。不能为调结构而调结构。”王保安指出,在这个意义上,稳增长是调结构的一个必要条件。 他认为,从当前的经济工作排序来看,应是调结构第一,稳增长第二。一切为了结构优化升级,稳增长是支撑条件。 GDP保持在7.5%左右的增速,或是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两个目标间的最佳平衡点。 货币供应VS通货膨胀: 2013年M2难达标 货币供应与稳定物价二者之间的辩证存在,则影响未来货币政策导向、工具和手段运用。正如王保安所言,要正确处理稳定物价与扩大有效供给的关系。 “从短期看,稳定物价的主要方式是控制社会总需求,主要的手段是货币政策。但若过度追求稳定物价的目标,则可能使货币政策长期处于紧缩状态,可能伤害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扩大有效供给。”王保安指出。 2013年以来,中国物价水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前11个月CPI累计上涨2.6%,为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 中国银行上述报告认为,2014年预计CPI涨幅在3.3%左右,比2013年加快0.7个百分点,一则是翘尾因素有所增大,二是食品价格将持续上涨。但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大。 对于中央银行而言,2013年预定的广义货币M2 13%的增长目标则很难实现了。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末,M2已达107.9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2014年,央行可能会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M2同比增速将继续保持平稳状态,预计全年M2增速将在13.5%左右。”上述中行报告指出。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