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三大主体工作·城乡建设篇之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四类社区”建设促民生改善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四类社区”建设促民生改善
国家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多个安置区都规划有幼儿园、中小学、医疗卫生等配套设施,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赵文静/文 丁友明 唐强/图

新型社区建设

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就医、停车等

昔日拥挤嘈杂的城中村和老城区,华丽转身成了今日的新型社区、游园道路和商业聚集区。喜看乡村新气象,农民住上漂亮楼房在家门口就业,真正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一条条城市道路的打通让出行更加通畅,一幢幢现代化建筑的隆起让城市更加美丽,一个个知名商企的入驻为百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有人说,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幸福”是个标尺,它意味着城市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居环境、市政配套、生态条件等带给居住者的心灵感观,能够衡量这座城市的气质底蕴,考量这座城市的发展水平。

“幸福”之于郑州,是全市上下躬身实践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铺开的“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繁华有序”美好图景带给百姓的变化感知。

聚力 四类社区建设提速

“四类社区”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郑州都市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六个切入点之一,也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按照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年至2014年,我市共计划建设新市镇25个,四类社区667个,其中新型农村社区11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共191个,旧城改造项目共52个,合村并城社区共310个。

2012年,我市按照“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市场化开发建设、群众自愿、规划引领、交通先导、双改同步”的原则,加快推进四类社区建设。六(县)市、上街区共启动建设四类社区204个,共完成投资201.75亿元,在建安置房面积825.32万平方米;市内五区共实施了6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35个旧城改造项目和17个合村并城项目,开工建设安置房489.7万平方米,投入资金377.8亿元;四个管委会共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2个、合村并城项目31个,拆迁村庄52个,完成投资52亿元,开工建设安置区面积52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55.6万平方米,完成群众回迁6686人。

2013年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按照市委、市政府“克难攻坚、改善环境、提升功能、服务市民”的总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四类社区建设。来自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办公室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全市四类社区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298亿元,完成城中村改造拆迁2484万平方米、旧城改造拆迁150万平方米、合村并城拆迁3837万平方米、新型农村社区拆迁356万平方米、新市镇拆迁302万平方米。2013年全市计划建设安置区384个,已开工367个,已竣工(含部分竣工)219个,已有176个安置区实现群众回迁(含部分群众回迁),回迁群众22.16万人;计划建设89个新型农村社区、203万平方米,累计建设103个、533万平方米。

按照时间节点,2013年底前,入住社区的居民为20%~30%。到2014年底,确保各城区、开发区规划内的城中村改造和周边三公里以内的村庄以及快速路、干线公路两侧村庄的撤村并城任务大头落地。

嬗变 新型社区舒心生活

穿过西四环,来到正在加速嬗变的马寨产业集聚区。这里,总投资320亿元的马寨新镇区合村并城高端商贸项目刚刚签约落地。项目一期投资60亿元,集安置房、商务写字楼、购物中心等为一体,建成后将极大完善集聚区配套设施建设,为周边群众带来就业创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上街区峡窝镇五云社区、新郑市薛店镇常刘社区等社区基本形成“10分钟生活圈”,居民出行不到10分钟就可享受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等简便快捷的公共服务……从缺气少暖的散居民房,到水电气暖配套齐全,周边商业、教育、休闲应有尽有的现代化住宅小区,我市四类社区建设描绘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生动的现实。

“新型城镇化引领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在新型城镇化四类社区建设过程中,我市以“人”为核心,在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中,拿出10%~12%的供地建设绿地、游园,作为居民活动空间;在合村并城中,要求容积率严格控制在3.5以内;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要求社区基础设施实现“五通七有两集中”,并按照均等化的政策,让居民享受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各项保障。

(请继续阅读AA06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4037 2014-01-04 00:00:00 六 “四类社区”建设促民生改善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