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天是“雪龙”号突围的好机会
暴风雪袭美
1亿人遭殃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本来是救援船 现在成待救船
今天是“雪龙”号突围的好机会
一艘万吨级破冰船为什么会被浮冰困住?
美“北极星”号破冰船受命救援中俄科考船

刚派直升机救出俄罗斯船只上受困的52名乘客,我国“雪龙”号科考船自己却被困在密集浮冰区。虽然船只有望在今日脱困,但科研计划基本泡汤。目前,“雪龙”号已经开辟1公里航道,等待机会“突围”。

今天是脱困的好时机

本月2日,“雪龙”号出动直升机营救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上的52名乘客,并将其转移至澳大利亚“南极光”号上(当天已驶离事发海域)。

正在完成营救、准备撤离的时候,受强大气旋影响,迅速扩大的浮冰,很快拦住了“雪龙”号的去路。浮冰最厚达3米至4米,而“雪龙”号破冰能力为1.2米,船员由此判断无法依靠自身脱困。

目前,船上101人全员安全,物资补给充足(食物储备能坚持到4月10日)。为保证安全,“雪龙”号在浮冰中开辟了一条长约1公里的“破冰跑道”(注:“雪龙”号船长167米,一般破冰船需要3个船身的距离,才能加速至破冰所需速度),等待天气条件有利时一举破冰突围。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负责人曲探宙说:“气象预报和冰区监测发现,有利的天气条件可能会在今天(6日)出现,这种天气条件可能带来风向的转变,使浮冰区有所松动,为‘雪龙’号脱困创造一个好机会。”而据央视报道,此前横挡在撤离路线上的大冰山逐渐漂离,不再造成威胁。

“雪龙”受困惊动党中央

“雪龙”号船受阻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主席立即作出重要指示。他要求各有关方面协调配合,指导帮助“雪龙”号脱困,确保人员安全,争取早日平安返回。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作出批示,希望科考队沉着冷静应对,等待有利时机,积极稳妥设法突破海冰围困。

法国专家:我们的科研被耽搁了!

自去年12月25日,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发出救援信号后,中国、澳大利亚、法国的破冰船都参与了救援。这也导致各国的科考项目被迫延期。

被困的俄罗斯船只上,搭乘着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据他们介绍,本次旅程是在重走1911年到1914年澳大利亚探险家莫森的旅程。但在法国极地研究所所长伊夫·弗雷诺看来,他们的旅行从科研角度来说“毫无意义”。

弗雷诺表示,他虽然对救援受困船只没有意见,但这些“游客”严重影响中、澳、法三国的科研项目,付出的成本有点大。

弗雷诺说:“我们还相对幸运呢。中国(‘雪龙’号)被迫取消了所有的研究项目;澳大利亚同行整个夏天的计划全部泡汤,满肚子都是怨言。”

英国《卫报》将破冰船形容为“一个配有大马力发动机的浴缸”。它并非所向披靡的“破障船”,如果超出其破冰能力,就算是破冰船也会被浮冰所困。

美破冰船将助中俄船只脱险

法新社报道,澳大利亚海事局称,美国“北极星”号破冰船已经接受请求,5日将从澳大利亚出发赴南极帮助被厚冰困住的俄罗斯科考船以及中国“雪龙”号科考船脱险。“北极星”号破冰船能以每小时5.5公里的航速连续破1.8米厚冰,如果用倒车冲击法,可破6米厚冰,破冰能力世界最强。

此外,“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上的被困人员表达了对“雪龙”号的感激之情。在所有游客都被救出后,“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给“雪龙”号船长发来热情洋溢的电子邮件。他说:“你们的努力是国际合作的典范,不仅体现了人类航海中的互助精神,也体现了《南极条约》精神。”

金弘彬

“雪龙”号救援回放

●2013年12月25日 俄罗斯科考船被困南极浮冰区

●2014年1月2日 “雪龙”号成功营救俄船上52名乘客

●1月2日 浮冰范围迅速扩大,“雪龙”号及船上人员被困

●目前 “雪龙”号船员状态良好,等待突围时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4187 2014-01-06 00:00:00 一 今天是“雪龙”号突围的好机会KeywordPh一艘万吨级破冰船为什么会被浮冰困住?本来是救援船 现在成待救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