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刘招/文 宋晔 许大桥 陈靖 李焱/图 上接AA05版 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精深链条发展 通过“改组、改制、改造”,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铝工业、食品工业、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精深化、集群化、高端化、品牌化和链条式发展,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 铝精深加工业。加快传统铝工业向铝精深加工链条延伸,提高铝终端产品比重。发挥中孚实业、明泰铝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巩义市千亿级铝精深加工基地建设。到2016年全市铝及铝精深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成为世界级铝精深加工基地。 2012年,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压力有所缓解。全年完成增加值118.7亿元,同比增长12.3%,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2%。中铝河南分公司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6.5亿元,同比增长3%;豫联能源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05.2亿元,同比下降0.7%;登电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同比增长14.7%。 现代食品制造业。进一步扩大传统主食产业化规模,做大做强速冻、方便面、面粉、粮油加工等行业;加快饮料果蔬加工、乳制品、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高端化发展,提高休闲、绿色、功能食品比重。以三全、思念等企业为主,建设全国最大的速冻食品生产基地;以金苑面业、白象集团等企业为主,建设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支持好想你枣业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枣加工企业。建设千亿级现代食品工业基地。 2012年共完成增加值446.8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的17.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5%,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三全、思念公司速冻食品产销量位居全国速冻行业第一、二位,我市速冻食品行业产销量占全国的60%;金星集团啤酒产销量已连续4年居全国第四位;好想你公司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白象集团产量稳居全国同行业第二。 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业。加快老纺织企业改造升级,培育服装知名品牌,加快纺织服装研发、设计和创意产业发展,提升高中档产品比重。支持锦艺轻纺城建设全国重要的面辅料生产基地。支持娅丽达、领秀等服装企业上市。加快推进郑州·金马凯旋家居CBD等项目建设,把郑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裤业生产基地、现代化的中原纺织服装城,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贸易中心和中部最大、层次最高、功能最全的家居产业制造基地。 2012年,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1.1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市工业比重2%,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2012年,全市服装产量12987万件,同比增长10.3%;纱产量6.7万吨,同比下降1.3%。 耐材产业。耐材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市新型耐材生产企业875家,其中规模以上生产企业452家,2012年,全年耐火材料产量达2417.1万吨,比去年增长15.2%,分别占全国产量、全省产量的31%、68%,在全国、中部六省省会城市和在全省的产量均排名第一位。我市生产的耐火材料品种全,产品运用广泛,涵盖钢铁、玻璃、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电力等所有高温行业。拥有高导热微孔模压炭砖、塑性相结合刚玉复合砖、电熔再结合镁铬复合尖晶石砖、顶燃式热风炉用低蠕变砖、纳米硅砖、氧化铝轻质砖等一大批新型耐材产品。 注重技术创新 淘汰落后产能 在郑州数千家企业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拥有领先的核心技术,产品敢和世界同行决高低;他们注重创新,始终居行业的前沿;他们是郑州创造的代表,更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5年前,国内的盾构机市场还是进口产品的天下。2008年,中铁隧道装备的复合盾构机在天津初试牛刀,垄断市场由此打破,进口盾构机的身价也直降数千万。2012年,国内60%的盾构机市场,已被中铁隧道装备揽入囊中,产品更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地。 建造盾构机,需要跨越整机集成、地质适应能力、自动控制技术3道难关。全国目前只有3家企业具备生产能力,中铁隧道装备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有最大直径9.3米的圆形盾构机,目前已在中州大道下穿工程上大显身手。公司承担着大直径硬岩盾构机的国家“863”项目,目前全套技术已经成熟,被国外长期垄断的8米以上硬岩盾构机市场再次被打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说,社会要进步,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科技创新和进步。无论哪个地区,只有格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将企业和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彼此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产业的发展。 市委、市政府2013年经济工作实施意见指出,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将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10个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实施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助推行动计划、研发中心建设行动计划、科技与金融结合行动计划、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等8个行动计划,以多元化创新投入推进工程、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重大科技专项推进工程等十大工程为抓手,努力构建产学研政相结合,内生与外源、自主和开放、持续与跨越相统一的自主创新体系,使郑州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为郑州都市区建设和“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0家、市级59家。全市各类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93家,其中,国家级14家,省级242家,市级237家。中孚实业“大型铝电解连续稳定运行工艺及装备开发”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郑煤集团、宇通客车、好想你枣业3家企业成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同时,加快工业创新体系建设,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以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强化各项工作推进,全年淘汰铁合金、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200万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 服务业和农业 为都市区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服务业和农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里的重要内容,今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来自市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服务业发展情况:我市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850.1亿元,同比增长9.2%,总量和增速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分别居第3和4位。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5%,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占比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居第3位。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4.6亿元,同比增长39.6%,比去年同期提高13.9个百分点,增速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居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9.7亿元,同比增长12.6%,总量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居第3位。 来自市农委的数字显示,我市粮食生产连续11年丰收,总产达168.27万吨,超额完成160万吨的目标任务。蔬菜、水果、水产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省会“菜篮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其中:蔬菜产量达297.5万吨,同比增加4.8%;水果产量达32.75万吨,同比增加1.02%;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8.43万亩,同比增长6.57%,累计完成盆栽花卉生产销售1126万盆、鲜切花1768万枝;水产养殖总面积达到14.4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5.5万吨,同比增加4.7%。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5.3亿元,同比增长3.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4219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居第8位,中部省会城市居第2位。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