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荥阳播报 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脑损伤儿童点燃希望
八旬老太妙手神针 虎头娃鞋羡煞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八旬老太妙手神针 虎头娃鞋羡煞人

在荥阳索河路与河阴路交叉口西北角,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太太戴着老花镜正在穿针引线。小小的针孔对于她来说不在话下,一秒钟搞定,动作迅速。旁边放了七八双已经做好的虎头鞋,路过的人时不时地回头多看几眼。有姑娘看到可爱的鞋子,停下来想拍照,老太太就动手:“姑娘拍吧,我重新给摆整齐点,呵呵!”

八旬老太练摊卖虎头鞋

她就是今年80岁的楚华英老人,家住在郑上路与京城路交叉口附近的阳光苑小区,年过八旬,眼不花耳朵灵。

有年轻妈妈来帮孩子挑鞋子,楚华英帮忙选择妈妈们喜欢的花色,询问着孩子的年龄,看哪双合适。“在家待着也没事,刚好练练手,人老,手艺还是不老的,好看吧?现在手工做的鞋太少了,买的没做的穿着舒服。我这鞋穿着挺喜庆的。”楚华英说。

早上起来,楚华英吃过饭就开始“上班”,在客厅的落地窗前开始纳鞋底、绣鞋面。因为上午天气冷,所以她就在家赶工绣鞋,下午2点多天气暖和了,就到河阴路与索河路交叉口西北角摆摊出售自己的作品。楚华英说:“天气好的下午,我就坐1路公交到这边来摆摊。一个冬天大概可以卖出去80双。”

虎头鞋是以前时髦的穿法

在农村人们认为虎头鞋能除恶魔保平安,因此都要给孩子做双虎头鞋穿。而且有些地区还讲究穿三双虎头鞋,并保留让姑姑做三双不同颜色的虎头鞋送侄儿的风俗。有了蓝、红、紫三双不同颜色的虎头鞋,孩子必会安然无恙。

据楚华英介绍,做虎头鞋,得先打好袼褙,一层布一层糨子裱糊成厚片,再分别按鞋底、鞋帮的形状剪下来,将好看的布料粘或缝在剪下的袼褙外,再把鞋帮、鞋底用棉线绱在一起,就完成了鞋子的雏形。一般时兴周岁左右给孩子穿虎头鞋,此时小儿跃跃欲试,想要走路,但又离不开大人的搀扶。父母给孩子穿双虎头鞋,寓意脚踏实地。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认为虎是百兽之王,穿上虎头鞋可以驱鬼避邪,呵护孩子健康成长。“进入冬季后,襁褓婴儿以虎头鞋搭配连脚蹬的棉衣裤,也是以前时髦的穿法。”

楚华英说,虎头鞋是个“鲜亮活”,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鲜艳的丝线、布料,更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虎头鞋的鞋面颜色以红、黄、绿几种色粗线条勾勒出虎嘴、眉毛、鼻、眼的威猛,再搭配白色兔毛糨于鞋口和虎耳、虎眼等处,孩子穿上虎头鞋,兔毛随风飘动,老虎活灵活现的,像要跳起来。

穿虎头鞋不容易出脚汗还保暖

几缕丝线在楚华英老人的手中翻转,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张生气勃勃的虎脸,雪白的寿桃鼻,黑洞洞的老虎眼,粉嘟嘟的莲花脸,让人爱不释手。楚华英做得好看,人们看得也津津有味,回想着小时候自己穿虎头鞋的时代。

除了虎头鞋,楚华英还兼做单鞋、棉鞋和袖套,兔儿头形状的袖套做得活灵活现,而且还特意留两个孔,方便孩子伸出手指拿东西。楚华英笑呵呵地示范给路人看,顺便兜售一下她三天一双的劳动成果——虎头鞋!

小单鞋做得小巧可爱,棉鞋是供不应求。楚华英说:“前天才做的三双棉鞋被全部买走了,现在正在赶工呢!”家里的沙发上是正做着的棉鞋鞋面,摸在手里软软的。相比商店里的机器制造的鞋子,手工制的更为精细一些,孩子穿着不臭脚、不容易出汗还保暖。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民间手工艺品因为技术和人工的原因被慢慢拉远,但如果能碰到这样独具匠心的手工艺品也是难能可贵的。一双虎头鞋也包含着中国满满的民间文化元素。而这些手工艺正在慢慢消失。

荥阳播报 李显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5331 2014-01-10 00:00:00 五 八旬老太妙手神针 虎头娃鞋羡煞人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