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文化年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云门大火中保存下来的湘夫人面具。
云门大火中奇迹保存下来的云中君面具。

林怀民

提 名辞

林怀民带领云门舞集,已走过整整四十年。从最初的台湾文化拓荒、“在水泥地上种花”,到上世纪80年代末暂停三年、复演,再到2008年云门大火、重建,四十年光阴,筚路蓝缕,却从未放弃。林怀民深怀对传统文化的礼赞、对台湾大地的感情,始终视最普通的观众为根本。在艺术成就之外,他的执着、谦卑以及对云门清醒的运营意识,更值得我们致敬。

文学

林怀民14岁开始发表小说,22岁出版《蝉》,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北文坛瞩目的作家。

留美

1969年,林怀民留学美国,课余学习现代舞,为他的现代舞之路埋下伏笔。

云门

1973年,回台北创办台湾第一个现代舞剧团“云门舞集”。

大火

2008年,“云门舞集”排练场大火,道具服装化为灰烬,林怀民“浴火重生”。

稻米

林怀民自认有“稻米情结”,很多重要作品中都有“稻米”元素。

2013年纪念云门40年的活动,我最珍视的是2013年11月20日,在池上演出的那次。我是一个文人出身,当初创办这个团,也没想到变成编舞家,只是想到学校、社区给学生演、给普通大众演,这回我们“稻禾”的取材就是在池上。

最初我在美国时,很喜欢去林肯中心看演出,看的时候很开心,但看完后大家离开,走进地铁,火车来来去去把人带走,忽然觉得地铁上有点恐怖。这时我才意识到,其实只有一部分人知道林肯中心,还有更多的人根本不知道林肯中心在哪里,我就在想表演艺术难道就是为这一小群人服务吗?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后来回到台湾,创办云门以后,我就说我们到学校、社区去,要让大家都能够分享。我始终觉得财富的分享、物质的均富可能很难搞定,但精神上的均富应该有机会吧。

我们从1980年代开始做大型户外公演,国泰金融集团从1996年开始支持云门做这个事情。一个晚上下来,会有三五万人,下雨的时候大家也不走,我们就发雨衣,黄黄的一片,说明老百姓是真正喜欢这些东西的。一样的节目,我们带到纽约、伦敦、莫斯科,也带到乡下,他们同样看得津津有味,因为大家根据自己不同的生命背景有不同的解释,但是大家看得高兴,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每场演出,我们让观众把纸屑带走,大家就真的都带走了,这些事情让彼此都很骄傲,很开心。我们现在还有一个云门2,他们是驻县的,在台湾一个个县里住下来,两个礼拜可以做三四个节目,有示范演出、正式演出,也有教课,这些都是希望能尽量往民间走。

这些工作必须要有民间的参与,任何国家政府的教育都做不了那么多事情,精神上的富有是大家一起创造的。

大陆现在经济这么发达,我在想,如果大陆的企业可以诚恳地专注做一个事情,比如持续资助大陆穷乡的图书馆,但是做这一件事,一个企业就能做几代人,而不是什么都撒开做,那会是很好的事。在台湾演讲的时候我就说,大家安身立命之后应该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去认一桩事情来做,照顾老人家、孩子、图书馆,或者很多其他的事。

我并不担心我的理念无法延续,我觉得完全没有问题。现在云门2的一些舞者反而不愿意到云门1来,他们说,云门在大剧院演出好像在被评判一样,他们不喜欢这样,他们喜欢的是跟观众真正有互动的东西。

过去10年,对云门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被火烧。云门,或者我的命就是这样,好不容易到了一个略为舒坦的时期,就会天降灾难。但这件事之后,台湾社会给了我们很多鼓励和赞助,包括国小的小朋友在内,我们收到了5000多笔捐款。政府也愿意给我们提供土地,我们同新北市签了一个40年的约,在淡水高尔夫球场附近一个地方盖云门的家。

云门明年就能搬进去了,2015年就能开张,里面包括一个400人座的专业剧场,能容纳2000人做户外剧场的草皮。我们希望能将这个地方做成社区性的文化中心,除了工作演出之外我们还会邀请中外的团体演出和分享这个地方。当我们出国时,也可以把这个地方提供给需要的人,用来调灯光、整台、弄布景,预演,我希望变成艺术家的平台。

口述:林怀民 采写:颜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5446 2014-01-10 00:00:00 五 无标题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