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A02版:郑荐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 1928年生于天津,1947年获得中央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后转入密西根大学,张存浩本应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然而,1950年,他刚刚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时候,朝鲜战争打响了。 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 1951年春天,张存浩谢绝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4所京区高校和研究所的邀请,辞别了家人,来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式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科研人生。 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中,张存浩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激光领域的研究。 回首当年,张存浩说:“搞激光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主要是一无所有。资料、仪器、设备样样都缺,光谱仪、示波器什么都没有。” 在研制化学激光的同时,张存浩十分注重化学激光的机理和基础理论研究。 尽管他身为领导、又是项目负责人,但取得成果和获得的各种重大奖励时,他总是把最大的功劳归于工作在第一线的学生和合作者。 张存浩在1991到1999年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他在我国科技管理部门中第一个倡议设立了专门从事学风管理的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综合新华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