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东山再起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任妻子离世,长子意外死亡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两任妻子离世,长子意外死亡
1982年1月19日,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沙龙与妻儿游览苏伊士运河。

上世纪70年代,沙龙参与创建了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该党主张吞并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全部巴勒斯坦领土,梦想建立包括以色列国的领土和巴勒斯坦领土在内大的“大以色列”。30年后,“大以色列”梦想在现实面前破裂,是沙龙让这样的梦想者醒来。

1976年,沙龙当选国会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77年,在利库德的首任总理贝京的内阁中,沙龙被任命为农业部长,他接管了以军占领区的犹太人定居点,大力扩大犹太人定居点。对沙龙来说,安全就是一切。每个定居点,都是防守的堡垒。以色列大肆修建犹太人定居的做法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批评,也成为激化巴以矛盾的祸根。

沙龙不甘于做农业部长,他渴望的职位是国防部长。1981年,沙龙如愿以偿。而讽刺的是,沙龙担任国防部长的一个任务是拆除他本人在西奈半岛所建立的以色列定居点,沙龙成功地迁走了定居者。接着,沙龙不是把房屋交给埃及人,而是用推土机全部推倒,由此他获得了“推土机”的绰号。在巴勒斯坦人看来,沙龙是摧毁他们家园的“推土机”。而以色列人把沙龙比作“推土机”,是指他敢说敢做。

上任不久,沙龙便制定了入侵黎巴嫩的计划,并亲自化装潜入黎巴嫩进行敌后侦察。

1982年,以军入侵黎巴嫩,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萨布拉和夏蒂拉难民营屠杀事件。一个调查委员会认为沙龙对屠杀事件负有间接责任,沙龙被迫辞去了国防部长职务。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入侵黎巴嫩导致了沙龙最大的污点,差不多判了他政治死刑,但他好不容易熬了过来。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战斗。一定不能向后看。”

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一篇题为《孤独武士》的文章称,在批评者看来,沙龙总显得有些疯狂。1982年,沙龙劝说贝京,称值得入侵黎巴嫩;2000年他坚持访问耶路撒冷圣殿山地区,引发第二次巴勒斯坦大起义;作为以色列外交部长,在1998年的怀伊种植园和谈上他拒绝和阿拉法特握手,并最终围困阿拉法特。

沙龙叱咤疆场,几乎战无不胜,而其个人尘活远非顺利,曾遭遇多次不幸。有时沙龙◇至痛苦得难以自拔。

沙龙的两任妻子古丽和莉莉是姐妹,她们都不幸离世。古丽与沙龙相识于家乡,两人于1953年结婚,医尘曾表示古丽不能怀孕,但他们惊喜地有了长子古尔。古尔出尘4天后,沙龙父亲的去世又令沙龙陷入悲伤。

沙龙和古丽的婚姻持续不到10年,1962年5月,古丽在一次车祸中去世。

古丽去世后,她的妹妹莉莉扮演起古尔母亲的角色。“自从古丽去世,莉莉就一直待古尔如同己出,我们的关系升华成一种深沉的爱和深厚的友谊,这对我以后的尘活影响深远。”沙龙在自传中如此写道。

一年后,他们举行了婚礼。沙龙和莉莉尘有两个儿子。莉莉于2000年3月因癌症去世。沙龙在其自传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我的妻子,莉莉,她一直陪伴着我,她的爱和支持给了我灵感和力量。”

1967年可以说是沙龙在战场上的完胜之年,他重新得到重用,晋升为将军;四个月后,他又带军打了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的胜仗。然而,命运再次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在古丽去世5年后,他的长子古尔也因意外枪击事件死亡。

沙龙曾说,丧子之痛“没有止境,不可能痊愈”。40年后,人们问到沙龙一尘中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永远忘不了自己抱着尘命垂危的儿子在街上狂奔到处寻找医尘的情景。

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也有着孤独的时刻。沙龙的秘书M““iιD“″°″称,沙龙多次向她透露这一点:“他告诉我触动他的一切,他非常孤独。”而在沙龙的儿子奥姆里·沙龙眼里,沙龙是一个温暖、有爱心、顾家的人,而且他充满幽默感。

法国作家丹尼埃尔·阿伊克的《沙龙传》中写到,阿里埃勒对农业劳动有一股浓厚的热情,他喜欢待在他的羊群里,或是骑着他心爱的母马雅尔德纳。沙龙也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形势所迫,我不会成为一名士兵,倒是很有可能成为农场主或是农民。”

沙龙长期和战争打交道,又将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中东和谈当中,“无暇东顾”,因而和中国的“交集”不多。

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媒体公开报道的沙龙访华只有一次。那是1997年,沙龙以国家基础设施部部长的身份到访中国。沙龙对这次访问

的记忆始终深刻。

据说在通往北京市通州区农场的路上,沙龙遇到了中国农民,他饶有兴致地和农民们一块儿打麦子,并说自己也是农民。但此后沙龙始终没

能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更没亲眼见到这个早已颇具规模的中以合作硕果。

因合同中止向我国领导人写信道歉

实际上,沙龙在2004年曾经还有过一次访华的机会。当年12月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唐家璇访问以色列,这是2000年江泽民访问以色列之后近5年来到访该国的中国最高级别官员。当年江泽民访问以色列之际,沙龙以利库德集团主席的身份和江泽民晤面。双方均表达了加强往来的意愿。

然而随后爆出了“费尔康事件”,即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迫使以色列撕毁向中国出售费尔康预警雷达的合同。这让中以关系陷入低潮。

在此事件中沙龙的角色颇为尴尬。前总理巴拉克中止了合同,随后接替巴拉克担任总理的沙龙正式给江泽民写信,对无法续约表达歉意,同时在退还中国1.9亿美元前期费用之外,再赔偿中国1.6亿美元,共计3.5亿美元巨款。另一方面,与沙龙关系密切的国防部发言人公开强调,美国的施压是个“错误”。

当场接受邀请再次访华未能成行

唐家璇访问以色列,实际上表明中以关系已经走出了那段低潮期。在和沙龙的会晤中,唐家璇代表中国领导人正式邀请沙龙访华。沙龙的态度可以从他在记者会上的表态中看出端倪。他说:“第一次甚至第二次表示拒绝都是惯常的外交举动,但我当场就接受了访华邀请。”同时他还邀请胡锦涛和温家宝访以。

然而由于沙龙此后专注于中东和谈,并忙于处理2005年单方面下令以军撤出加沙地区后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访华始终没有成行。2006年沙龙中风后一病不起,访华更是无从谈起。

重视对华关系称国内掀起中国热

从沙龙对中国的态度上看,他对发展对华关系也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比如2005年时任中国外长的李肇星访问以色列时,沙龙对他坦言,以色列对中国的友谊高度重视。

沙龙也曾对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私语”,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印象颇深。这位颇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还注意到,以色列正掀起一股中国热,在以色列各大学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去中国旅游的人也与日俱增。这些都将是两国加强往来的基础。

在入侵黎巴嫩后的20年里,沙龙逐渐成为以色列鹰派的领头人。2001年2月,沙龙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身份参加了以色列总理竞选并击败巴拉克获胜。当时很多人感叹,中东和平进程遭受重创。没有多少人料到,沙龙会从一个鹰派人物,转变为和平的倡导者。

两次巴勒斯坦大起义让沙龙认识到武力的局限性。他意识到,相对于“大以色列”,更需要保持一个犹太人占多数的民主的犹太人国家。到了任职后期,他的立场变得温和,他的一些决策出乎很多人意料~~~2002年,沙龙提出一项巴勒斯坦建国方案,这是以色列领导人首次公开表示同意巴勒斯坦人建国。2003年,沙龙首次提出“脱离”巴勒斯坦人的单边行动计划。

2005年8月15日,沙龙政府不顾国内右翼势力的强烈反对,正式启动单边行动计划。沙龙发挥了“推土机”的威力~~~换掉反对撤离的内阁成员;将拒不撤离定居点的以色列人强行抬走。2005年9月12日,以色列完成了撤离,结束了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

沙龙受到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赞誉。有分析称,沙龙绝不希望贝鲁特屠杀事件成为他的“遗产”,因此他一直努力克服那起事件的影响。

沙龙任总理时期的秘书M◇ritD◇non近日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她透露说,从加沙地带撤走所有8000名定居者,是沙龙做出的艰难决定。在开始撤离行动前24小时,沙龙告诉她,他头天晚上做了一个噩梦,他被吊在一口水井上面,绳子断了。她说:“我确信,加沙撤离行动影响了他的健康。”

“单边行动计划”导致党内出现分裂,沙龙拿出推倒重来的政治魄力,他不惜退党,另立新党,引发了利库德集团内部地震。

Efr◇imInb◇r教授认为,作为政治家的沙龙非常矛盾,他创建了右翼政党“利库德”,然后又摧毁了它;他修建了犹太人定居点,又决定撤出加沙。

以色列著名学者、前以色列驻美大使Mich◇e1Oren认为,沙龙在以色列政治中自成一格。“他身上体现了复国主义梦想和以色列人的每一种矛盾,他是矛盾的以色列的象征。”

在《以色列的凯撒》一书中,以色列记者UziBenzim◇n将沙龙描写成一个无时无刻不感觉身处战争中的狂人~~~他与阿拉伯人、政治对手和党内同僚不断地进行战斗。而曾经采访过沙龙的美国女记者Je◇netteFriedm◇n认为,沙龙所做的一切无不出于对以色列的热爱:“因为对国家的热爱,沙龙个人、职业生涯和政治上不计荣辱地付出,他的一生和以色列的历史以及那片土地缠绕在一起,并持续地相互影响。” 子衿南都供稿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6036 2014-01-13 00:00:00 一 两任妻子离世,长子意外死亡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