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视觉周刊 发现中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广告
宋代的“烂尾工程”?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牟寿圣寺双塔
宋代的“烂尾工程”?
两名儿童在寺院前玩耍跳跃,身后屹立着建于800多年前的宋代沧桑佛塔。
寿圣寺周围随处可见纹饰精美的建筑材料。
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洗礼,部分佛像破坏严重。
即使是儿童,攀登起来楼道也十分狭窄。
佛塔券门内附近村民供奉的道家神像。
附近村民为券门装上了铁栅栏,防止攀登,保护文物。
塔身上佛像众多,西塔上就有1070个佛像,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千佛塔”。
双塔外现存外寨墙长约388米,宽约150米,高3米。
佛像虽已不太清晰,但细节依然令人惊叹。

中牟县城南26公里的黄店镇冉家村东约500米处,土岗上屹立着充满传奇色彩的寿圣寺双塔,远离村庄,四周皆为田地,高低错落,地貌复杂。双塔皆无塔顶,均倾斜,两塔塔身自下而上都有很多小孔……它留给世人太多的想象:这些小孔是插脚手架的地方吗?为什么后来没被填补完整?……

郑州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 图/文

寿圣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360年的历史。《中牟县志》记载:“寿圣寺在县南……上建有双塔,亦称双塔寺。”据传,清朝初期寿圣寺曾有石碑一通,上记寿圣寺始建于唐,兴于宋,鼎盛时有两进寺院,大殿、廊庑、山门、水井、戏楼齐备,有寺僧数十人。寺院历代几经损毁和重修,最近一次毁于20世纪50年代,现在的几处大殿为近年所建。当年的寿圣寺占地540多亩,雄伟壮观,香火极盛。寺院遗址四周有内寨和外寨双重土寨墙,东墙内外墙合一,南墙正中有门。内寨为一片土岗,现存内寨墙南北长约130米、东西宽约95米、高出周围地面3~4米,占地约1.3公顷。现存外寨墙南北约长388米、东西宽约150米。墙高3米、下部宽5米,保存状况较好。土岗西侧为一宽约100米、长500米的自然壕沟。

寿圣寺已毁,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只有寿圣寺双塔,为北宋末期重建,距今800多年。双塔均为平顶等边六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各层都是重檐飞突,逐级互开塔窗,外部每一层檐下部置砖雕斗拱、券门、真窗和盲窗,每层墙壁上还饰有彩绘,券门外饰浮雕兽头,显得古朴凝重。基层的每一面都雕刻着美丽精致的图案和纹饰,每面均雕有一排座佛。雕像造型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精美程度令人惊叹,所以当地人称为“千佛塔”。其中西塔上就有佛像1070个,现有7层,高约32米,塔内有螺旋式登道,沿此拾级而上,可以走到塔顶。东塔只有4层,高18米,塔身东面辟门,塔内也是可以通到塔顶的螺旋式登道。

双塔的建筑风格古朴大方,造型优美,雕刻艺术精湛,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集中体现了古代中原地区建筑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智慧。2013年,寿圣寺双塔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几百年来,神秘的双塔给世人太多的想象。双塔皆无塔顶,塔身自下而上均有很多小孔。这些小孔是插脚手架的地方吗?为什么后来始终没被填补完整?

考古学家发现东塔上边并没有断痕,也就是说4层的东塔并非倒塌所致,而是当初根本没有修建完整,考古认为东塔是“半拉子工程”——有可能是战乱导致施工停止,也有可能是“资金短缺”……当然这些说法还没有最终定论。据中牟县文管所一位姓蔡的工作人员介绍,中牟档案馆存放有一本明代中牟县志,其中关于双塔的资料显示,修建时就是斜塔,至于更详细权威的论证资料,目前还没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6040 2014-01-13 00:00:00 一 宋代的“烂尾工程”?KeywordPh中牟寿圣寺双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