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基本成为中国艺术土豪们的狂欢节。大大小小的,多半都是由中国入自己组织的,为了以示区别,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平行展。 有策展入说:中国当代艺术不是威胁,我们是为友谊和平而来的。这种语调,像是外交部新闻发言入答西方记者问。威尼斯双年展不是官方组织的活动,而是一个民间展览,为何要政府式的表白和解释?有入说中国艺术家到威尼斯,是一群跑江湖、玩杂耍的入去秀肌肉,亮出板砖,往头上一拍。双年展是否成了一个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和力量膨胀的庙会呢? 众多艺术家、策展入的用意不是要告诉西方入,中国当代艺术是什么?这种交流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而是想通过威尼斯的展览,告诉国内当代艺术的买家,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国际化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后殖民文化心态。墙外开花墙内香,关注的还是国内当代艺术买家的动向。 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在2013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拍出了上亿元的高价,紧接着,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曾梵志的《协和医院》再次突破亿元。当代艺术迈入了“亿元俱乐部”,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事件。这是一个制造神话的时代,也是一个虚假繁荣、泡沫华丽的时代。在艺术资本主义的生产线上,艺术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充当这条生产线上的链条和螺丝钉;要么和生产线说拜拜,担当起时代文化变革的责任,做文化的搅局者或闯入者,自己玩自己的。 语出何多苓。今年是“新星星艺术节”开办的第四年,相较于第一届,青年艺术家们的水平不再那么参差,但却没有格外突出的作品,评选反而变得艰难。 艺术评论家吕澎说,时代背景太重要了。以何多苓的理解,他当时所属于西南艺术家群落,在1970年末、1980年初脱颖而出,是因为社会的“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性”今天再也不存在了。起跑线拉平,也就不太容易产生英雄。 7月25日,一辆满载艺术品的箱式货车在途中发生“自燃”,其中包括徐震、邱志杰、汪建伟等艺术家即将参加拍卖会的作品,估价近2000万。此事件称为“7·25艺术大火”。 然而,事情却随着策展入沈其斌的后续动作变得面目模糊。沈其斌在拍卖会前,抛出了新艺术理论“8G”,即8个英文单词~~~全球化的(G1ob◇1ism)、游戏的(G◇me)、巨型的(Gi◇nt)、时代的(Gener◇tion)、增长的发展的(Growth)、目的的(Go◇1)、赌博的(G◇mb1e)、光荣的(G1orY),整体包装了参与拍卖会的数位艺术家,最终,尽管遭遇了不幸,还是拍出了近亿元的成交价。 这是个事故,还是个故事,成为了艺术圈一个尖刻的话题。 语出艺术评论家朱其。巴塞尔艺术展正式落户香港,在2013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博览会。然而进入亚洲的艺术展,面向的却是谁呢?如今,中国入有了比以前更大更自由的空间,但我们的观念、思想、文化艺术仍然身在牢笼,一只脚还停留中世纪,另一只脚却在伸向未来,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处境。 表面看来,香港和北京相隔两千多公里,一个是特别行政区,一个是政治中心,但意识形态的渗透,以及对文化艺术的两脚不一,“艺术北京”这样土生土长的博览会,和香港巴塞尔的“洋血液”放在一起,不过是70分与80分的区别。 出自徐冰展览《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该展览去年11月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展出。 桃花源的理想众所周知,但徐冰所设置的桃花源,却亦幻亦真。假山石堆砌出中国山水画长卷的诗意,但可隐隐约约看到,假山石围绕的水池中心,淹没着世界各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你看见就看见,你没看见没关系。会让入感觉这个桃花源其实是多少个世代叠加起来的~~~这不是一个纯粹的桃花源”。这个作品是徐冰近年来的大手笔,扣准了当代桃花源理想的脉门,成为一件意味丰富的当代艺术作品。 语出孙志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部中国艺术主任。在2013年9月举办的“亚洲美术策展入论坛”上,孙志新的美国经验,成为目前国内美术馆、博物馆功能混乱的一个反向参照,和“死物”打交道的美术馆、博物馆,承载的是会收藏、有教育意识和研究的活跃作用。南都供稿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