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管城地税加强集贸市场管理
荥阳乔楼镇贫困老人喜获电视机、收音机
二七区严查违规渣土车
“2013年感动荥阳十大年度人物”颁奖
0114gy1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3年感动荥阳十大年度人物”颁奖
本报率先报道的“婆婆精心照顾儿媳”新闻主角苏凤英位列榜首
苏凤英(左)接受主持人采访

昨晚,“2013年感动荥阳十大年度人物”颁奖晚会隆重举行,本报率先报道的“婆婆精心照顾儿媳”新闻主角苏凤英第一个走向舞台,领取奖杯和一万元的助力奖。与苏凤英一起获奖的还有张冠杰、曹建新等,这些平凡的人弹奏起波澜壮阔的雄浑乐章。

郑州晚报记者 邓红超 姚辉常 通讯员 王海琴 吴晓钰 文/图

本报率先报道的好婆婆列首位

第一位走上颁奖舞台的是索河办城关村的苏凤英,今年近八旬的她,5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儿媳马玲,受到众乡亲的交口称赞。去年3月13日,本报以“78岁婆婆4年精心照料重病儿媳”为题率先报道,此后连续追踪,新华社、河南电视台相继跟进,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素萍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苏凤英的宝贵精神。

昨日,记者见到苏凤英时,她明显瘦了。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苏凤英说:“媳妇虽是外来人,但是进了咱家门就是咱家人,一家人哪有往外撵的理?我坚持照顾她,就是想让她早点好了,俺有儿、有媳妇、有孙子,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现场给予热烈掌声。一位马女士激动地说:“谁说婆媳关系是世界上最难处的关系?苏凤英和她儿媳是最好的反证。”

评委写给苏凤英的颁奖词是:“风雨来袭,八旬老太为呵护儿孙展开衰羽;母爱最真,年迈婆婆担当一肩劳累。古有婆媳让水,今有婆婆侍媳,贤教新传荥阳。”

B

无臂羊倌用嘴“走”出坚强人生

获奖的还有曹建新,他在3岁时失去了双臂。为了能帮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他用嘴咬着绳子把镰刀绑到一条腿上,用腿带动镰刀砍玉米秆;为练习担水,脖子都磨烂流血,衣服经常弄湿;为了生计,身残的曹建新选择了养羊行当,从开始到现在一干就是20多年,由于无法扬鞭赶羊,他就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管理羊群的方法。他闲暇之余,还经常和乡邻用脚下象棋,用嘴咬着毛笔练习书法,他的作品“自强不息”获2005年郑州残联收藏及残疾人人才展示会三等奖。在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男子1500米决赛中以6分44秒的优异成绩荣获第三名。

昨日,在颁奖晚会上,曹建新用嘴写字,现场一个 “福”赢得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C

普通农民黄河里救起数十人

68岁的张冠杰是刘河镇分水岭村西山坡组组长。西山坡组由于地处偏僻,缺水严重,祖祖辈辈要吃水都要到几公里外挑水。打一口井将近2万元,组里根本没有余钱,经过张冠杰的动员,组织村民捐款1万多元打井,自己捐出一年的工资6000元。后来,又拿出多年积蓄6万元为组里修了一条1200米的公路。

感动荥阳的还有一位来自基层的网格长,他就是袁爱卿。袁爱卿担任二郎庙村落鹤涧组网格长。工作中,他经常怀揣“两件宝贝”——一支笔、一本工作日志走家串户,周而复始,工作日志内的文字逐日增多,群众的期盼日渐清晰。由于工作忙,他顾不上辅导上学的女儿,顾不上照顾年迈的父母。目前,他所提供的关于安全生产、非法经营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就达50余条,他为群众办的事难以计数。

感动荥阳的舞台上,还走来了抓住美好夕阳、研究荥阳历史文化的文史专家陈玮。“中国象棋文化之乡”、“中国嫘祖文化之乡”和“中国嫘祖文化传承基地”三块牌匾能授予荥阳,他立下了汗马功劳。

黄河岸边王村镇司村的普通农民王西广,36年来,不惧生与死,亲手救起数十遇险人。

此外,获奖的还有回到阔别34年故土荥阳侍奉父母20年的禹显曾;病魔隔断不了她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坐轮椅上给学生上课的张艳艳;50年来,肩挎医药箱、匆匆赶路在环翠峪大山深处崎岖山路上的白发村医陈顺。

他们,都在坚守着现代生活中最弥足珍贵的精神家园。质朴的人生,弹奏起波澜壮阔的雄浑乐章。为弘扬这些感动人物的爱心善举,并帮助他们把这种正能量继续传递给更多的人,荥阳建业商贸有限公司为每一位感动人物提供了1万元助力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36399 2014-01-14 00:00:00 二 “2013年感动荥阳十大年度人物”颁奖KeywordPh本报率先报道的“婆婆精心照顾儿媳”新闻主角苏凤英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