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造“平安河南”之民生 一年一度的省两会,民生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2014年,我省在民生实事上有哪些新部署?老百姓可得到哪些实惠?收入、就业、教育、医疗、保障房建设等方面有何新举措?今日,为您一一解读。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裴蕾 董艳竹 张竞昳 李爱琴 实习生 詹瑞雪 收入 推行企业工资 集体协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全省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能力。 安全 从田间到餐桌的监管机制 今年,我省将建立健全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覆盖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机制,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追究,用严格的标准、严密的监管、严厉的惩处、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住房 开工保障性住房64万套 今年全省继续加强保障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全年开工保障性住房64万套,基本建成27万套。 就业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我省在今年推动高质量就业方面提出,完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力度,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工作,始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与此同时,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技能人才回归工程,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 社保 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补助升至320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探索城镇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的衔接。 此外,加快实施社会保障“一卡通”。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20元。做好郑州、洛阳等市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健全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挂钩机制,兜住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底线。 教育 启动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计划 今年我省启动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化解城镇“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 推动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深入实施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和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快100所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200所特色院校建设。做好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工作。 医疗 允许民办医院 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实施社会办医行动计划,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和医师多点执业。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救治工作。对重点性精神病患者给予救助。 “强化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建设平安河南。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政府工作报告》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