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原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孙娟/文 马健/图 上接AA03版 增强内生动力 改革是谋求自我改革、自我转变,是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郑州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期,又处于“抢抓机遇、奠定基础、确立地位”的关键期,政府是深化改革的“马前卒”,要用行政效能提升的“加减法”,激发全社会的发展活力。 做“加法”,就是要增强服务效能,提高服务效率,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优质服务和最大便利;做“减法”就是要减少政府管制事项、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办事环节、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 当下,郑州正在推行第十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标是打造中部“最精简”政府。改革后审批事项由363项削减至141项,办理事项的时间也从100多天缩减至最长7天。保留的审批事项数量不仅在中部地区最少,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也算少的。与之前九轮改革相比,此次改革力度、范围、措施,均为历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最。 与此同时,2013年,郑州市全面清理规范各类经济功能区设置,积极推进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区、专业园区)与行政区域管理套合改革。管理机构与所在地乡镇套合设置,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委会领导班子与乡镇(街道)办领导班子实施交叉任职,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最大限度减少政府管制事项,真正做到不失位、不缺位、不越位。 行政审批改革的“减法”,带来的却是为民服务的“加法”乃至“乘法”效应。 郑州市政府加速兑现简政放权承诺,把“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让企业真真正正地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随着一个个以往的“禁区”被突破,郑州产业集聚区“爆发力”集中释放。一个数字有力地反映出改革激发的强劲活力:2013年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营业收入完成7700亿元,增长27%,全年签约符合主导产业的项目286个,签约额达到4227亿元。 为百姓谋福祉 改革的最终归宿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2013年初,一个停止新建经适房和限价房、探路产权性保障房的“三房合一”改革,让郑州普通市民切身感受到了“玻璃门”正在打破,为解决城市低收入者住房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由少数人获益到更多人获益,一个保证顺序公平和分配效率的机制呈现出来。 郑州“三房合一”保障房机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郑州工作或者居住生活,不管有没有郑州户口,也不看申请人收入高低,只要名下没有房产,就能在郑州申请公租房。保障房建设在地铁、快速公交等交通便利区域周边以及工厂聚集区,这种思路的转变,真切体现了一种以民为本的理念。简化申报手续,提高申报效率,一举将申报时间分别确定为60天和15天两个期限。 目前郑州市已为来郑务工人员建设公租房6.4万余套,有效解决了近30万人的住房困难。 为百姓谋福祉的改革不止一个。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将实现“五险合一”,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基数、统一征缴,并由市级统一进行管理的模式。2014年2月底前,一张高效、便捷的社保服务网将覆盖整个郑州。“五险合一”,不仅仅是百姓少跑几次腿而已,单位必须将应参加的险种一次登记完毕,防止用人单位只为职工办理养老、不办医疗或其他险种,防止“挑肥拣瘦”,故意漏缴、少缴。 改革不仅让郑州市民受益,也在推动着每一个来郑务工人员从中受益。 2013年11月1日下午,阿卡迪亚社区的居民福建人黄先生,从社区警务室民警手中领取了全市第一张新版郑州居住证。这个针对在郑外来人员的2.0版本的IC卡居住证,不仅代替了过去的纸质居住证,还被赋予很多新功能,不仅可办理银行存储业务,还能享受办理驾照、购车上牌、子女上学、购房等多项市民待遇。这是郑州推动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 打通政策惠民的渠道,城市规划区内农村“双改”等改革创新还在继续,从而实现李克强总理所说的“释放改革红利,使群众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构筑开放新高地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谁能创造出体制优势,谁就能赢得战略主动,谁就能实现率先发展。作为全国第一个空港经济实验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为郑州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打开了一扇门。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后,无需年检、无注册资本限制、一元钱办公司等变成了现实。2013年9月27日,郑州市工商局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大胆尝试登记制度改革,下放登记权限,降低准入门槛, 看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工商新政,力度之大在内陆地区尚属首家。 不仅如此,2013年底前,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扩大权限,26个领域266项具体事项可直通相关省直部门,涉及用地直批、价格自定、政策直享等。郑州也为航空港实验区发展“亮绿灯”,涉及房产证办理不去港区就可办理、查处排污企业、财政直接申报、民生项目审批“3天完成”等新政。 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出巨大制度红利。“以后,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做生意将更方便。”这是不少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投资人的心声。有一组数据引人关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工商新政执行一个月后,企业咨询量呈数十倍增长,新核准企业名称是2012年同期的40倍;注册资本达到19145万元,是2012去年同期的12倍;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5户,是2012年同期的两倍。 尽管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外贸出口形势严峻,但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仍然一派繁忙:从2013年11月到12月底,每天都有2架次满载微软X-boxone系列产品的货运航班,在郑州机场海关完成从珠海经郑州到境外的异地报关出口,飞往北美洲和欧洲。 改革成为拉动经济强劲增长的新动力,开放为航空港实验区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签约率:2013年前三季度,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新开工项目17个,新签约项目45个,涉及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紧随富士康后,微软来了,穆尼飞机的制造基地、马云的“菜鸟”公司来了…… 郑州方面对此并不满足,正在启动郑州航空港申报自贸区前期工作。 正如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著名的学者、经济学家龙永图所说,河南是内陆商贸物流的中心,郑州在全国商贸物流方面有中心地位,特别是优越的地理位置,经过努力,郑州航空港的新郑综合保税区完全可以升为新的上海版自由贸易区。 接得东风至,扬帆破浪行。 伴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郑州正在加速“蝶变”!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