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9版:“郑”温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八位一体”为困难户织就“保障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去年全市发放基本救助资金4.2亿元 17万名困难群众受助
“八位一体”为困难户织就“保障网”
漫画 董文静
低保群众龚许亚(左)在和社区的民政专管员聊天。

■温暖郑州·社会救助篇

1月22日一大早,家住中原区棉西社区的龚许亚一家就迎来了串门的“客人”——中原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来她家开展春节前的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不仅送来了米、面、油等慰问品,还有500元的慰问金。

龚许亚是我市困难群众的一员。记者昨日从市民政局采访时获悉,近年来,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紧紧围绕“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生活”的工作目标,已基本构建了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取暖等专项救助为依托,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八位一体”新型综合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郑州晚报记者 裴蕾

通讯员 杨慧丽 文/图

新闻现场

低保金、大病二次报销

她的生活发生着改变

1月22日,在低保居民龚许亚的家中,只有她一个人在家,13岁的儿子放假到同学家里玩了,丈夫出去打零工了。

“2005年,我被查出患有肾炎,随即下岗,后来病情慢慢恶化发展成尿毒症。”龚许亚说,因为多年的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要靠亲戚朋友的经济援助,而雪上加霜的是,她和丈夫原本在同一家国有企业,2010年,随着该国有企业的破产,她和丈夫也完全失业了。

身体要忍受病痛的折磨,经济上已经无法支撑高额的医疗费用……龚许亚说,她原本需要每周做3次透析,为了省钱每周她只能去做两次,异常痛苦。而为了照顾她,丈夫根本没有办法出去打工,儿子正在上小学,全家人基本没有收入来源。

“前年,社区了解到了我家的情况,按照程序让我申报享受到了低保。”龚许亚说,从此她家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每个月,她家三口人可以领到1000多元的低保金。

因为病情,她每年都需要住一次院,去年七八月份龚许亚住院共花费了20000多元,除去医保之外,还需要支付12000多元,因为享受低保她又通过我市的大病救助二次报销了10000元,最终自己只支付了2000多元钱。

由于经济压力减小,她现在每个星期可以透析3次,丈夫也不用再每天照顾她,可以偶尔出去打打零工补贴家用。

一组数据

“去年以来,我市着重规范低保工作管理,做到低保对象能进能出,补差标准能升能降,困难群众随时申请随时审批,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处长涂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去年12月底,全市共有受助对象共计17万人,全年发放基本救助资金4.2亿元。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7135户,32386人,去年全市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0796万元;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76112户,121113人,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6496.63万元;全市共有农村五保对象11420户、11785人,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五保资金5669.9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障我市困难群众的生活,我市去年还及时调整了城乡低保标准,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市低保标准由2009年的285元/人/月提高到现在的430元/人/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009年的130元/人/月提高到现在的240元/人/月。

“八位一体” 为城市困难群众织就一张温暖的“保障网”

除了低保金的救助外,该如何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困难?如何帮助低保群众解决他们在就医、子女入学、住房等方面遇到的难题?涂擎表示,我市已经建立起了以医疗、住房、教育、取暖等专项救助为依托,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八位一体”新型综合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医疗救助方面,我市实现了全额资助参保(合),对城乡低保对象、城市低收入、农村五保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实施大病救助。大病救助不设起付线,不限定病种。城市低收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报销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按照25%~100%的比例予以救助,全年每人累计救助最高10000元。2013年,全市城市共救助大病患者11386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59.59万元;全市农村共救助大病患者79421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2221.27万元。

为实现贫者有所居的目标,我市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住房救助工作以来,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制度,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为辅”的郑州工作模式,2013年7月,我市全面推行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三房合一”的住房保障关系新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低保家庭的住房困难,受到了广大困难群众的赞誉。

“阳光救助” 建立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九关口核对低保信息

“开着小车吃低保,住着洋房领救助”,这样有损社会公平的状况将在我市得到改变。在谈到去年我市城乡救助工作亮点时,涂擎表示,为确保社会救助更准确、高效和公正,多年来我市一直在探索解决救助对象认定难的问题,目前,在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

去年6月,“郑州市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正式成立,并于7月开始开展对公租房申请对象家庭收入核对工作,以中原区、管城区为试点,对低保申请对象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了核对,并积极协调推进核对平台建设。

涂擎说,随着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的建立,经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授权,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房管、金融、证券、工商、税务、住房公积金、民政等9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认定工作需要,及时向该核对中心提供户籍、机动车、就业、保险、住房、存款、证券、个体工商户、纳税、公积金等方面的信息。

“这就意味着,有9个部门核对低保信息,最大限度掌握申请人的真实状况,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社会救助范围,对超出救助条件的人员及时退出,杜绝骗保行为,确保救助工作更加阳光透明。”涂擎解释说。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40012 2014-01-24 00:00:00 五 “八位一体”为困难户织就“保障网”KeywordPh去年全市发放基本救助资金4.2亿元 17万名困难群众受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