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登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登封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定位,突出“三大主体”工作,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路网廊道建设成效明显 全年完工道路22条166公里、绿化廊道29条209公里,初步形成“两纵三横日字形”路网框架。累计开工新型社区36个,建成安置房369万平方米,安置群众6万余人,安置率达到73.2%。中心城区功能持续提升。登封大道升级改造工程基本竣工,菜园路、谷路街、书院河南路3条断头路实现贯通,棋盘山公园建成开放。新区起步区公共设施基本完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和乡镇特色产业园完成投资145.4亿元,建成道路16公里、管网21.5公里、标准化厂房17.6万平方米,吸纳就业5.4万人。 工业结构持续优化 23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30.4亿元,同比增长1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31.4亿元,增长32.5%。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第二届“嵩山论坛”成功举办。全年接待中外游客958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实现门票收入3.6亿元。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3.6%。147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39.4亿元,其中,35个项目竣工投运。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全年民生投入40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7.5%。安全饮水工程、保障房建设等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新增就业再就业605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实现脱贫4750人。投资1.4亿元,新建、改建幼儿园8所、中小学13所。登封市公共卫生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体完工;80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规范药房建成投用。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投资3.1亿元,全面开展电力、水泥企业烟气治理,华润电力、嵩基水泥等6家企业脱硝工程建成运行。拆改市区燃煤锅炉54台,企业料场及周边道路扬尘治理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90%以上。 2014年工作规划 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登封市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攻坚之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 根据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登封市今年主要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定位,坚持抓改革、强投资、调结构、求提升,深入推进“三大主体”工作,突出重大项目建设,突出主导产业培育,突出城乡建设管理,突出重点领域改革,突出民生工程实施,全面完成三年行动计划。 项目建设 举全市之力推进 项目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是提升登封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必须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在建项目抓进度、促投产,重点推进国际商贸城、中房集团中岳文苑、河南翱翔航空科技无人机等83个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31亿元。签约项目抓报批、促开工,确保亚力山卓、香港康升家居生产基地、白沙湖文化休闲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2个,完成年度投资55亿元。谋划项目抓包装、促招商,围绕文化旅游、家居、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储备一批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项目,确保项目建设不减速、不断档。加快各类园区发展步伐,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投融资、人才服务、科技研发等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园区发展承载力,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 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培育行业龙头和产业集群,力争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0亿元。全力发展家居产业。加快实施家居产业布局规划,依托中国家居品牌联盟和郑州·金马凯旋家居CBD,积极引进中国家居品牌联盟百强企业,着力打造中国中部(郑州)家居产业基地。大力培育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慧宝源生物医药产业园、河南国华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集研发、制造、销售、物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同时,持续推进新材料、通用航空等产业发展。升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依托企业家协会,建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平台、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平台、企业发展金融服务平台,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帮助企业明晰经营战略、开发人才资源、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文化,以平台建设助推转型升级。 民生保障 加快中小学建设步伐 加快中小学建设步伐,确保菜园路初中、中强学校、清华园学校、通达路小学、北区小学建成投用,完成实验高中运动场建设和农村9所中小学校改造任务。推进职业教育,广泛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扶持发展高等教育,重点推进升达学院建设和嵩山学院专升本工作。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事业,强化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实现新增就业再就业2万人。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三期596套经济适用房交付使用。完成2500户扶贫搬迁任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成“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与展示工程,积极推进中岳庙会、“二十四节气”等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筹办第三届“嵩山论坛”、第十届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文化活动。 文化旅游 一业引领、多业并举 按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的要求,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一业引领、多业并举”的服务业发展格局。重点做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工程核心起步区、中岳文化产业园等项目策划和招商工作,加快推进登封文化创意园、中房集团中岳文苑、天河中州国际酒店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要素,打造一批多业态、复合型文化旅游产业片区。 现代农业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阳光工程等农民技能培训,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扶持种养大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创建郑州市级特色产业园3个,强力推进白沙水库抗旱应急饮水工程,确保4月底建成通水。改造中低产田1.7万亩,实施3万人安全饮水工程,全部完成登封市域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以少林办耿庄、大冶朝阳沟、唐庄扳倒井等乡村为先行试点,逐步建设一批美丽乡村。 城乡发展 加快路网廊道建设 加快路网廊道建设。重点围绕“日字形”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少林大道升级改造、产业集聚区隧道、嵩阳路跨高速大桥工程建设;完成S237唐庄至槐树坪段升级改造等新、改建道路21条69.5公里。完成廊道绿化13条206公里。持续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加快嵩阳办嵩颖苑、东华镇王村社区等36个社区建设,确保全年新建安置房306万平方米。提升乡镇特色产业园就业吸纳能力,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 深化改革 推动公立医院改革 持续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开放招商战略。将围绕主导产业,落实“五职”责任,瞄准国内外500强、行业20强企业,开展产业链条招商、集群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全年引进域外境内资金95亿元。加快培育外贸龙头企业,支持圣戈班、恒美铝业等企业扩大出口,实现出口创汇5500万美元以上。 生态建设 实施“蓝天工程” 实施“蓝天工程”。以PM2.5防控为重点,实施“碧水工程”。加快推进生态水系建设,完成五渡河、颍河东华至告成段河道治理;启动少阳河、逛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实施“地绿工程”。大力实施山区造林、城镇绿化工程,实现各项造林1.4万亩,新增绿地面积1.1万亩。 社会治理 扎实开展“平安细胞”创建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平安细胞”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坚持“周六网格化管理日”制度,强化网格社会管理责任,健全问题排查、上报、审核、研判机制,加大督查考核问责力度,提高网格问题处置效能,持续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 解放思想,鼓足干劲,凝心聚力,务实重干,为早日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而努力奋斗!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