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3版:新密播报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攻坚克难、蓄势集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按照“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的总体要求,抢抓新机遇,争创新优势,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59.8亿元,同比增长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4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8亿元,增长14%;进出口总值1.4亿美元,增长2.5%;地方财政总收入42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4亿元,分别增长9.2%、16.4%。省社科院《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报告》显示,我市发展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县(市)第二位。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发展实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169.7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上升4个百分点,占税收比重达35%。新型耐材、品牌服装等主导产业增加值增长12.6%,高于规模工业增速1.9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产业集聚(园)区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03亿元,占全市比重的54.9%。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4.4亿元,比年初增加24.1亿元,总量居全省县(市)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4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79元,增幅均居郑州县(市)第二位。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幸福指数居全省第二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报告)。

一年来,重点推进了以下几项工作:

着力投资拉动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以项目促转型,以引资助发展。投资结构趋于优化。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328.5亿元,同比增长24.9%。主导产业投资162.6亿元,增长25.1%。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速30.1%,高于二产7.2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开工建设重点项目114个,完成投资167亿元。68个省、郑州市重点项目投资94亿元,占年计划的133%,康宁特、六冶重工、瑞万佳等15个项目建成投产,中原石油天然气总部、浦发造纸、科来华建材城等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面向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区域,深入推进“大招商”活动,波司登、香港迅捷、宝湾物流等27个超亿元项目签约落地。推进政银企合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组织召开对接会、培训会,全市新增贷款41.6亿元,增长320%,增速居郑州县(市)第一位。

着力统筹城乡

新型城镇化不断深化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六项切入点工作,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城镇化率达到52.8%。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完善。新华路中段、金凤路北段建成通车,长乐路南延、新华路西延建设进度超过七成,袁井路完成工程量60%以上,密州大道南延、溱水路东延加快推进,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实施城中村、旧城改造项目15个,东城半岛、青屏苑等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0.6亿元,片区改造实现了新的突破。公安信息技术指挥中心、燃气大厦等主体基本完工,邮政综合楼开工建设。铺设改造供水管网5.5公里、供气管网30公里、供热管网3公里,建设游园绿地41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集聚力、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社区建设卓有成效。累计完成投资167亿元,建成和在建新型社区64个,建成住宅597万平方米,入住群众10万人,投资规模、社区数量、入住人数均居省、郑州市前列……

着力调整结构

三次产业协同发展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服务业优先、现代农业为基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耐火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曲梁新材料示范区和岳村耐材工业园控规编制完成,企业总部经济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与武汉科技大学合作开设耐材专业本科班,首批50名委培生入校就读。44个重点耐材项目完成投资36.6亿元,振东新材料三条生产线、瑞泰科技一期等竣工投产,豫顺合成炉料、振中熔铸高铝砖等正在调试。华威耐材与上市公司濮耐股份并购重组,远东、正泰分别与证券公司签订上市合作协议,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着力改善民生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民生靠投入”的理念,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治理,办好离群众最近的实事好事。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件实事圆满完成。新建乡镇公办幼儿园7所,投资1.5亿元的金凤路中小学、市直三幼建成招生。高招一本上线588人,居郑州县(市)第二位。荣获全国首批教育均衡先进县(市)、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中医院迁建推进加快,妇幼保健院新址正式启动,卫生监督所、救援中心、青屏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城区医疗资源分布更趋合理。农村数字电视工程进展顺利,免费放映电影3636场、送戏下乡230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免费孕前优生检查持续开展,人口素质明显提高。

2014年工作安排

立足要素完善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突破

突出重点,扩大投资,完善功能,强化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强化协调运作,争取上级支持,启动尖岗水库引水入密前期工作。建设城区应急水源工程,新增日供水1.2万立方米,确保市民生活用水。完成双洎河超化至来集段河道治理,实施平陌河河道治理,启动超化矿二期、裴沟矿矿水利用工程,加快云岩宫水库扩建、大潭嘴水库前期工作,建成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炮站10座,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交通路网体系。全力协调服务商登高速、郑登快速通道、大学路南延、省道323、密杞路郑尧高速至城区段改造等干线公路建设,主动对接做好港区迎宾大道西延、郑州南四环至省道323连接线、省道233和郑尧高速轩辕丘站升级改造等前期工作,确保密杞路产业集聚区段改建工程、观音堂桥、纸坊二桥上半年竣工通车,新建改造县、乡、村道43公里,努力打造畅通便捷的交通路网体系。继续加强土地保障……落实郑州智慧城市建设任务,加快“两化”融合示范工程,推进4G网络覆盖,争取规模企业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立足转型升级

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持续突破

通过规划引导和政策激励,内育外引发展主导产业,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工业主导促转型。加快耐材产业“一区四园”建设,鼓励企业提升装备水平,使用清洁能源,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发泡陶瓷、纳米建材等新材料、新技术。支持重点企业与央企、行业龙头重组联营,培育大型集团,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协作配套水平。重点抓好振东新材料、华威高档耐材等37个项目,力争耐材产业实现增加值178亿元……聚焦国内外500强、大型央企、行业20强,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力争签约超亿元项目15个以上,以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立足提升内涵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持续突破

按照以人为本、优化布局、产城互动、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科学有序的原则,协调推进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和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三级城镇体系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以上。强化中心城区带动。持续拉大城市框架,启动西高速出入市口至商登高速段改造提升工程,完成金凤路南延、新华路西延,加快长乐路南延、密州大道南延、溱水路东延、袁井路等道路建设,带动片区改造和成街坊开发。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加快十字景观大道建设,抓好溱水桥、市民广场、青屏广场等重点区域开发,推进东城半岛、金域蓝湾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新建改造一批供水、供气、供热、公交场站、游园绿地等市政工程……

立足生态文明

在打造美丽新密上持续突破

树立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整治,让新密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提升林业发展水平。协调推进荒山绿化、乡村绿化和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强天然林防护、退耕还林,争取郑州野生动物园落地,完善提升青屏山、九里山、圣水峪等森林公园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43.5%。强化节点绿化理念,抓好重点部位、骨干道路的绿化提升,实施廊道绿化11条73公里。切实做好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规划建设生态水系。编制生态水系规划,推进矿坑排水循环利用,发展湿地、小塘坝、集雨节灌等水源工程,加快推进双洎河人工湿地建设,加强李湾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治理水土流失15平方公里,切实改善水环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鼓励运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

立足简政放权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突破

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实现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确保窗口授权到位,事项进驻到位,努力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构建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创新审批方式。深化审批事项改革,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依托网格管理和基层服务机构建设,审批事项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强化监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科学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动态监控、实时纠错和风险防控。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立足改善民生

在构建和谐社会上持续突破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认真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残疾人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亿元,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拓展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渠道,继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条件。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542536 2014-02-13 00:00:00 四 政府工作报告(摘编)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