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论 18日,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的网站千龙网,发布了“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自中共十八大至今近15个月里,习近平国内考察调研、出访、参加各类会议80余次,足迹遍及国内1/3省份和世界五大洲。图表中出现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漫画,也被舆论解读为“官媒首次公布习近平的漫画形象”。 (相关新闻见今日本报A03版) 定论为“官媒首次公布习近平的漫画形象”,也许并无不妥。但网络上出现中国领导人的卡通形象短片,早在去年就已经发生。2013年10月14日,中国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则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动漫视频,引起网友热议。在这则被网友认为“尺度很大”的5分多钟视频中,习近平以卡通形象出现,以他的晋升之路为例介绍了中国领导人的选拔过程。这既是中国的干部选拔制度首次通过讲故事形式介绍,也是中国的国家领导人首次以动漫卡通人物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视频的画面语调轻松幽默,两天时间内,点击量即超过了100万次。 《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在短期内带来了数目巨大的访问量,网友们也纷纷认为,这则视频很可能是由官方制作,其中多数网友认为视频生动、有趣,没有刻板严肃,是“跟得上时代的宣传片”。从《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到官媒体公布习近平的漫画形象,其中发生的变化让人欣喜。在我看来,它更折射出象征性的领导公众化隐喻——作为一种亚文化的表达方式,国家领导人卡通形象与漫画的出现,实际上凸显出的是这样一种趋势:平时可能觉得有距离的领导人,正在还原为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人,这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官民距离,重建和谐的官民政治生态。 事实上,如我们所共睹,这届中央政府组成以来的亲民作风与行动,一直获得的都是高度的舆论评价。不过作为另一个事实,公众的确有着对于某些基层或下级官员“不可接近”的刻板印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不少下级官员或者权力所有者,都有着一种“自我神秘化”的行为共识。媒体前的不苟言笑;个人生活、爱好的刻意掩饰,对公众世俗生活距离的严格约束等,数量众多的“下意识动作”,共同营造起“神秘”的官员形象。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一些基层或下级官员逐渐变得神圣化、高不可攀,官员形象远离了本应有的亲切感与亲近感,此时更不用去提所谓官员漫画与卡通片的出现。 从角色属性而言,官员也是普通人,是广袤社会中的一员,他们理当拥有寻常百姓的喜怒哀乐和表达方式。悲则哀鸣,喜则长笑,忧则沉默,豪迈之时可报章抒情。官员管理着公共生活,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也要与世俗社会脱节。相反,某些时候给特定的身份“松绑”,譬如以“漫画”的亚文化形式去传递可亲近的形象,类似“祛魅”之举,映衬出的更是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与人性化进步。实际上,官员可亲近,这只会是一个必然向前的趋势。民主意识的普及,多渠道的监督方式,行政理念的提升,都让官员回归公众成为一种必然。 政治当然是严肃的,但政治人完全可以更透明,更“可以接近”。当普京被写入本国的流行歌曲,当美国总统们为竞选而四处作秀,我们理当对“习大大”的漫画报以热烈击掌。更多的下级官员与权力者,则尤需从中读到清新的气息,并努力效仿。官员公众化、官员可以被亲近的趋势,理当被努力去打造。□王聃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